[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下层壳体的智能对接加工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210365089.6 | 申请日: | 2022-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398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徐海根;林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华盛源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H01M50/244;H01M50/249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启致玖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626 | 代理人: | 张中纯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电池 下层 壳体 智能 对接 加工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电池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下层壳体的智能对接加工设备,包括底板,所述推进装置包括第一电机、转动辊、转动带、第一吸力筒和固定装置,所述底板的上侧通过L形板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靠近下壳体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动辊,所述转动辊的轴向外侧滚动连接有转动带。该新能源汽车电池包下层壳体的智能对接加工设备,通过第一电机、转动辊、转动带、红外传感器、第一线圈、第一磁力块、第一活塞块和第一吸力筒之间的配合作用,进而实现了将下壳体进行吸附固定的目的,从而达到了可以自动化组装下壳体与电池块的效果,进而解决了新能源车间自动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下层壳体的智能对接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的发展,传统的燃油汽车已逐渐向新能源汽车转变,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是汽车核心能量源,为整车提供驱动电能,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是由电池模组、蒸发器、PTC加热模块、风机、风道及温度采集组成热管理系统、BMS管理系统、BDU模块和软连接及电气接口组成,现如今针对于电池模组的加工设备越来越趋向于智能化的方向。
现如今新能源汽车电池包下层模组的加工设备主要存在如下技术问题:其一、电池包是通过上下壳体与若干个电池块组合而生,而电池块与下壳体的组装主要通过人工的方式进行,使得生产不够自动化,从而造成新能源车间自动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其二、若采用自动化的设备进行电池块与下壳体的组装,由于电池块在与下壳体进行对接安装时,无法控制电池块进入下壳体内部凹槽的速率,进而导致电池块对接不稳定,存在电池块下落速率较快,电池块与下壳体发生较大撞击,造成电池块破损,对接反弹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下层壳体的智能对接加工设备,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下层壳体的智能对接加工设备,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内侧滑动连接有下壳体,所述底板的上侧通过U形板固定连接有送料壳体,所述下壳体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推进装置,所述送料壳体的左侧设置有送料装置,所述送料壳体的右侧内部设置有控制装置和吸力装置;
所述推进装置包括第一电机、转动辊、转动带、第一吸力筒和固定装置,所述底板的上侧通过L形板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靠近下壳体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动辊,所述转动辊的轴向外侧滚动连接有转动带,所述转动带上设置有等距分布的第一吸力筒,所述第一吸力筒贯穿转动带,所述第一吸力筒上设置有固定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装置的结构包括第一线圈、第一弹簧、第一磁力块、第一活塞块和红外传感器,所述第一吸力筒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线圈,所述第一吸力筒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一磁力块,所述第一磁力块靠近下壳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塞块,所述第一磁力块与第一线圈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吸力筒的轴向外侧固定连接有红外传感器,所述红外传感器与第一线圈为电性连接。
当电池块缓慢下落到下壳体内部凹槽后,实现了对电池块与下壳体智能对接的目的,此时启动第一电机带动转动辊进行转动,使得转动辊带动转动带进行同步转动,与此同时红外传感器识别到下壳体时,控制第一线圈的内部通入电流,使得第一线圈通入电流后产生与第一磁力块相吸的磁力,然后第一磁力块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活塞块朝第一线圈的一侧运动,使得第一吸力筒与下壳体接触部位成为负压状态,进而实现了将下壳体进行吸附固定的目的,同时转动辊通过第一吸力筒的作用带动下壳体运动一个凹槽距离,使得下壳体内部下一凹槽正对送料壳体右部下侧的缺口,再次进行电池块对接,如此反复,进而实现了可以自动化组装下壳体与电池块的目的。
当红外传感器为未识别到下壳体时,第一线圈的内部不会通入电流,这一动作进而达到可以精准固定下壳体,同时保证下壳体间歇前进,下壳体与电池块精准对接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华盛源机电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华盛源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650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