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三相负载不平衡的柔性负荷需求响应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10364713.0 | 申请日: | 2022-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498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10 |
发明(设计)人: | 郭丹;王立地;胡博;李俐莹;王俊;王慧;张留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3/14 | 分类号: | H02J3/14;H02J3/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汇律师事务所 11711 | 代理人: | 毕艳红 |
地址: | 11086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三相 负载 不平衡 柔性 负荷 需求 响应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基于三相负载不平衡的柔性负荷需求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测算需求侧当前的三相不平衡度;
当所述当前的三相不平衡度超过预设阈值时,确定待调整负荷的目标相,并根据预先设置的三相不平衡度与电价的对应关系,获取所述当前的三相不平衡度对应的当前电价;
将所述当前电价发送至所述目标相的多个柔性负荷的用户;
在所述多个柔性负荷中:
对于运行在需求侧主动响应模式下的柔性负荷,基于用户行为控制柔性负荷的使用状态,或者,如果存在用户预先设定的智能托管策略,则基于所述当前电价和/或所述智能托管策略,调控柔性负荷的使用状态;
对于运行在需求侧被动调控模式下的柔性负荷,基于最大相功率与最小相功率之间的功率缺额、以及需求等级优先级,调控柔性负荷的使用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电力系统处于谷时段或平时段时,所述三相不平衡度与电价的对应关系为第一对应关系,在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中,三相不平衡度与电价呈反比例关系;
当电力系统处于峰时段时,所述三相不平衡度与电价的对应关系为第二对应关系,在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中,三相不平衡度与电价呈正比例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电力系统处于谷时段或平时段时,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获取的当前电价为实时电价或协议电价,所述协议电价低于对应的实时电价;
当电力系统处于峰时段时,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获取的当前电价为实时电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托管策略包括用户设定的启动柔性负荷的条件和/或关闭柔性负荷的条件,用户设定的启动柔性负荷的条件至少包括当前电价低于第一电价预期值,用户设定的关闭柔性负荷的条件至少包括当前电价高于第二电价预期值;
所述基于所述当前电价和所述智能托管策略,调控柔性负荷的使用状态,包括:
如果满足所述用户设定的启动柔性负荷的条件,且柔性负荷处于关闭状态,则启动柔性负荷;
如果满足所述用户设定的关闭柔性负荷的条件且柔性负荷处于启用状态,则关闭柔性负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电力系统处于谷时段或平时段时,所述基于最大相功率与最小相功率之间的功率缺额、以及需求等级优先级,调控柔性负荷的使用状态,包括:
在运行在需求侧被动调控模式下可调控的柔性负荷中,根据各个用户的柔性负荷的功率以及各个用户的需求等级优先级,确定每个功率对应的第一排队队列,所述第一排队队列中各个用户的需求等级优先级从高到低排列;
获取当前的最大相功率和最小相功率,将最大相功率减去最小相功率,得到当前的功率缺额;
基于当前的功率缺额,确定待启动的柔性负荷的第一功率及其第一数量;
在所述第一功率对应的第一排队队列中,按照队首至队尾的顺序,启动对应第一数量的柔性负荷,并保持第一排队队列中启用的柔性负荷数量符合所述第一数量,其中,每当启用的第一柔性负荷满足基于全局调度设定的关闭柔性负荷的条件时,关闭所述第一柔性负荷,并将所述第一柔性负荷的用户调整至第一排队队列的队尾。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电力系统处于峰时段时,所述基于最大相功率与最小相功率之间的功率缺额、以及需求等级优先级,调控柔性负荷的使用状态,包括:
在运行在需求侧被动调控模式下可调控的柔性负荷中,根据各个用户的柔性负荷的功率以及各个用户的需求等级优先级,确定每个功率对应的第二排队队列,所述第二排队队列中各个用户的需求等级优先级从低到高排列;
获取当前的最大相功率和最小相功率,将最大相功率减去最小相功率,得到当前的功率缺额;
基于当前的功率缺额,确定待关闭的柔性负荷的第二功率及其第二数量;
在所述第二功率对应的第二排队队列中,按照队首至队尾的顺序,关闭对应第二数量的柔性负荷,并保持第二排队队列中关闭的柔性负荷数量符合所述第二数量,其中,每当关闭的第二柔性负荷满足基于全局调度设定的启动柔性负荷的条件时,启动所述第二柔性负荷,并将所述第二柔性负荷的用户调整至第二排队队列的队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农业大学,未经沈阳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6471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激光加工系统及激光加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可提高使用寿命的新能源汽车加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