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观测数据的B样条拼接模型地表太阳形状建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64185.9 | 申请日: | 2022-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620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冯结青;孙业顺;赵乐;赵豫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18 | 分类号: | G06F17/18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邱启旺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观测 数据 拼接 模型 地表 太阳 形状 建模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观测数据的B样条拼接模型地表太阳形状建模方法,该方法首先使用三次B样条函数最小二乘拟合德国宇航中心CSR=5%观测数据构建光盘太阳形状解析模型,然后使用Buie指数模型作为光晕太阳形状解析模型,最后将光盘和光晕太阳形状拼接得到B样条拼接模型,基于反函数与原函数的复合是恒等函数原理,使用三次B样条函数对模型进行CSR校准对齐。该方法建立的地表太阳形状解析模型具有模型简单、辐射能可解析积分、拟合精度高的优点。并且CSR对齐操作保证了模型使用阶段的CSR对齐。该发明在光热太阳能仿真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光热发电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真实太阳光强分布观测数据建立一个解析的地表太阳形状模型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仿真领域,用于描述太阳光强分布的太阳形状是辐射能密度分布仿真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直接影响了仿真的准确性。因此,构建与真实太阳光强分布相符的太阳形状模型对准确仿真至关重要。根据是否考虑太阳光晕光强分布,太阳形状分为地外太阳形状和地表太阳形状两类。与地外太阳形状相比,基于地表观测数据建立的地表太阳形状模型更符合真实太阳光强分布的模型。但是,常见的地表太阳形状模型在模型上通常不连续,且其辐射能难以解析积分,如Buie模型。此外,在该类模型中,光晕能量占太阳总发射能量的百分比,即光晕辐照度占比(Circumsolar Ratio,简称CSR)是一个重要参数,但目前的地表太阳模型的CSR无法对齐,模型输入CSR通常与根据模型计算CSR不相等。上述问题使得目前的地表太阳形状模型的拟合精度仍然有待提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对地表太阳形状建模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考虑现有模型缺点,本发明将要解决现有模型复杂、辐射能无法解析积分、拟合精度低和CSR无法对齐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地表太阳形状模型复杂、辐射能无法解析积分、拟合精度不高和CSR无法对齐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观测数据的B样条拼接模型地表太阳形状建模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基于观测数据的B样条拼接模型地表太阳形状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于光盘部分,使用三次B样条函数对DLR CSR 5%光盘部分数据进行最小二乘拟合,得到光盘部分的太阳形状解析模型;
步骤(2),对于光晕部分,使用Buie指数分布函数,得到光晕部分的太阳形状解析模型;
步骤(3),使用步骤(1)和(2)得到的解析模型,基于原函数与反函数的复合为恒等函数原理,使用三次B样条函数进行CSR对齐。
进一步地,步骤(1)中使用B样条函数对DLR CSR=5%光盘部分数据进行最小二乘拟合。
进一步地,使用节点向量生成方法,节点向量为:
u0,u1,...,ud,ud+1,...,un,un+1,...,un+d+1
其中,u0=u1=...=ud=θ0,un+1=...=un+d+1=θs;
其他部分的节点由以下公式生成:
ud+j=(1-α)θi-1+αθi,j=1,...,n-d
这里,[jp]代表不大于jp的最大整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6418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