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废混燃气化炉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63977.4 | 申请日: | 2022-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742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雷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清创晋华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J3/48 | 分类号: | C10J3/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废 燃气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废混燃气化炉系统,包括气化炉和三废进料装置,其中三废物料通过三废进料装置进入气化炉的燃烧室;三废物料为煤化工装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包括废固、废液和废气。目的在于利用气流床气化炉的燃烧室内高温高压的氛围,使污染物中难处理的有机物或含碳物质充分反应,从而处理三废物料中的污染物,进一步的使得污染物反应转化为工艺介质,把污染物变为有用的资源,达到降低碳排放和降低污染物处理费用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化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三废混燃气化炉系统,具体涉及一种气化炉装置协同处理工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的系统和新方法。
背景技术
我们国家的能源结构是富煤、缺油和少气,从这一国情出发,煤化工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较大。煤的气化技术始终是煤化工生产过程的技术龙头和核心,该技术能够将煤炭转化成以一氧化碳和氢气为主的合成气,进而用于进一步合成下游化学品或作为燃料,实现煤炭的高效洁净利用。气化技术的先进性直接决定了煤化工装置的先进性和最终运行成本,也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煤的气化技术一般是依靠气化炉系统实现,气化炉系统中的核心设备气化炉按照气固原料的接触方式可分为固定床气化炉、流化床气化炉和气流床气化炉。气流床气化炉的碳转化率高、产能大,目前应用最为广泛,其分为干煤粉进料气化和水煤浆进料气化两种气化工艺。气化炉生成的粗煤气排入洗气塔,经洗气塔处理的气体依次通过CO变换装置、低温甲醇洗装置、液氮洗装置等环节产出氢气,洗气塔洗气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入黑水闪蒸沉降装置,排出细渣。
当前,无论是干煤粉进料气化和水煤浆进料气化均还存在一些未能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即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处置不彻底等问题亟待解决。气流床气化炉通常采用液态排渣操作,燃烧室内温度高一般于煤的灰熔点50-100℃,利用燃烧室内高温高压的氛围环境,可以使污染物中难处理的有机物或含碳物质充分反应,从而达到污染物“无害化”处理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利用气流床气化炉的燃烧室内高温高压的氛围,使污染物中难处理的有机物或含碳物质充分反应,从而处理三废物料中的污染物,进一步的使得污染物反应转化为工艺介质,把污染物变为有用的资源,达到降低碳排放和降低污染物处理费用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一种三废混燃气化炉系统,包括气化炉和三废进料装置,其中三废物料通过三废进料装置进入气化炉的燃烧室;三废物料为煤化工装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包括废固、废液和废气。
进一步地,还包括顶置有氧烧嘴和侧置无氧烧嘴,所述气化炉的燃烧室上连接有所述顶置有氧烧嘴以及侧置无氧烧嘴,所述顶置有氧烧嘴位于所述气化炉的燃烧室顶部,所述侧置无氧烧嘴位于所述气化炉的燃烧室直筒段的侧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气化炉的燃烧室为耐火砖型式;或,所述气化炉的燃烧室为水冷壁型式。
进一步地,所述气化炉的底部设有激冷室,经过燃烧室排出的高温物料通过辐射废锅或其它热回收装置后再进入激冷室冷却;或,经过燃烧室排出的高温物料也可以直接进入激冷室冷却。
进一步地,所述气化炉的原料煤进料为干法进料;或,所述气化炉的原料煤进料为湿法进料。
进一步地,设置单独废气进口,废气经加压后进入所述气化炉的燃烧室的出渣口处,使高温合成气携带的灰渣温度快速降低到灰熔点以下,使其失去粘性,快速形成玻璃体。
进一步地,废固为有一定热值可燃烧的固体污染物;废液为碱性或中性的液体污染物,废液为有机废液或无机废液;废气为含有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或其它成分的废气。
进一步地,煤和氧气通过所述顶置有氧烧嘴进入所述气化炉的燃烧室;废气、废固及废液通过所述侧置无氧烧嘴进入所述气化炉的燃烧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清创晋华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清创晋华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639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