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滑防脱的压力分散式锚杆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63965.1 | 申请日: | 2022-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101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黄言章;韩辰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主分类号: | E21D21/00 | 分类号: | E21D2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知产时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38 | 代理人: | 孔灿 |
地址: | 430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滑 压力 分散 式锚杆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滑防脱的压力分散式锚杆,主要有外筒组件,其包括筒体和锚头,其中锚头设置于筒体一端;杆体,其一端插入筒体内;第一张开结构,其包括多个第一扁带环和顶筒,其中顶筒套设在杆体上,每一第一扁带环的一端与筒体内壁可转动连接、另一端朝向锚头延伸,筒体上设有多个第一避让孔,第一避让孔与第一扁带环一一对应;以及第二张开结构,其包括多个第二扁带环和顶锥,其中顶锥设置于筒体靠近锚头的一端内部,每一第二扁带环的一端可转动连接在杆体位于筒体内的一端上、另一端朝向顶锥并远离杆体另一端,筒体上设有多个第二避让孔,第二避让孔与第二扁带环一一对应。本发明结构简单、易操作,同时可增大锚杆整体支护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巷道支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滑防脱的压力分散式锚杆。
背景技术
锚杆被广泛应用于巷道、矿山、边坡等需要对岩体进行加固的工程领域,锚杆支护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适应性强等特点。
近年来锚杆支护已经成为巷道等支护的主要方式,但是在锚杆支护的工程应用中锚杆时常出现支护失效,其失效原因主要是由于锚杆与巷道等之间的水泥脱落或破碎松软,从而导致锚杆与巷道等之间的摩擦力变小,进而使锚杆所产生的锚固力变弱,故此造成锚杆支护失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为了增大锚杆在支护过程中所受到的摩擦力,以使其支护能力更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滑防脱的压力分散式锚杆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滑防脱的压力分散式锚杆,其包括:
外筒组件,其包括筒体和锚头,其中所述锚头设置于所述筒体的一端;
杆体,其一端插入所述筒体内;
第一张开结构,其包括多个第一扁带环和顶筒,其中所述顶筒套设在所述杆体位于所述筒体内部的杆身上,每一所述第一扁带环的一端与所述筒体内壁可转动连接、另一端朝向所述锚头,所述筒体上设有与每一所述第一扁带环相对应的第一避让孔;
以及第二张开结构,其包括多个第二扁带环和顶锥,其中所述顶锥设置于所述筒体靠近所述锚头的一端内部,每一所述第二扁带环的一端可转动连接在所述杆体位于所述筒体内的一端上、另一端朝向所述顶锥并远离所述杆体另一端,所述筒体上设有与每一所述第二扁带环相对应的第二避让孔;
所述杆体用于沿所述筒体朝所述锚头运动并抵紧所述锚头、以及带动所述第一张开结构和所述第二张开结构张开,使每一所述第一扁带环通过对应的所述第一避让孔延伸出至所述筒体外部、每一所述第二扁带环通过对应的所述第二避让孔延伸出至所述筒体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张开结构还包括与每一所述第一扁带环相对应的第一轴承,每一所述第一扁带环一端固定套设在对应的所述第一轴承外壁上且该所述第一轴承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筒体内壁可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顶筒的截面呈顶端为锥状底端为柱状的筒型结构,所述顶筒的顶端朝向所述第二张开结构、底端朝向所述筒体远离所述锚头的一端,所述锚头呈顶端小底端大的四棱锥台状,所述锚头的顶端与所述筒体一端端部固定连接,所述锚头的各侧面上设有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杆体位于所述筒体内部一端固定设有连接环并通过所述连接环与各所述第二扁带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张开结构还包括与每一所述第二扁带环相对应的第二轴承,每一所述第二扁带环的一端固定套设在对应的所述第二轴承外壁上且通过该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连接环转动连接、另一端朝向所述顶锥并远离所述连接环,任意相邻的两所述第二扁带环构成剪刀形状且二者中间留有间隙。
进一步地,每一所述第二扁带环的外壁上设有与对应的所述第二避让孔孔边沿相配合以形成卡合的多个外倒齿。
进一步地,所述顶锥包括锥头和挡板,所述锥头的底面与所述挡板一侧面固定连接、顶端朝向所述筒体远离所述锚头的一端,所述挡板的另一侧面靠近所述锚头,所述挡板与所述筒体的内壁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经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639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