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罐体双向泵一体化双向调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10361949.9 | 申请日: | 2022-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360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8 |
发明(设计)人: | 谢传流;张涛;张铖;付藤龙;封安东;展洪岭;袁振阳;宣炜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L55/02 | 分类号: | F16L55/02;F04D13/06;F04D29/18;F04D1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禹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72 | 代理人: | 赵荔 |
地址: | 230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向 一体化 调压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罐体双向泵一体化双向调压装置,其包括驱动组件和调压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芯轴、转动轴和螺旋叶片,所述芯轴穿过转动轴,所述芯轴穿过转动轴,转动轴上设置有螺旋叶片,芯轴上设置有阻力板;所述调压组件包括调压罐、内管和活动叶片,所述调压罐一端凸起形成外壳体,并且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外壳体内部,内管穿过调压罐,并且内管外壁与调压罐之间设置有活动叶片,活动叶片两端凸起形成活动轴,活动轴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内管和调压罐内壁;当活动叶片转动到开度的一半时,此时水流能够通过活动叶片,并且在水管内水压现化过大时,水锤冲击到活动叶片后,水锤会被活动叶片击碎,减小水锤现象带来的危害,本发明能够安装在现有的管路中,体积小,调节活动叶片角度更加灵活,控制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泵调压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罐体双向泵一体化双向调压装置。
背景技术
长距离的管道输水系统为我国输水的主要形式,因为长距离的输水管道,导致管道中频繁出现水锤现象,在管道中,如果水压变化过大,会对管道内壁、管道中的阀门及水泵等附件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可能会发生水锤事故,在输水过程中危害很大。压力的突然变化可能会导致重大的经济损失,一旦发生事故都可能会造成极大地危害。
目前,一般使用调压塔对来消除管道内水锤效应的影响,调压塔上部中心为圆形溢流池,上水竖管进入溢流池后,通过跌水堰溢流至环形集水槽,然后通过下水竖管排至塔外,而现有的维护结构的平面尺寸较大,高出地面的水池重量靠塔体承担,塔体结构复杂、体积大、造价高。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维护结构的平面尺寸较大,高出地面的水池重量靠塔体承担,塔体结构复杂、体积大、造价高。为解决类似投资成本高、建造难度大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罐体双向泵一体化双向调压装置,其包括驱动组件和调压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芯轴、转动轴和螺旋叶片,所述芯轴穿过转动轴,所述芯轴穿过转动轴,转动轴上设置有螺旋叶片,芯轴上设置有阻力板;所述调压组件包括调压罐、内管和活动叶片,所述调压罐一端凸起形成外壳体,并且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外壳体内部,内管穿过调压罐,并且内管外壁与调压罐之间设置有活动叶片,活动叶片两端凸起形成活动轴,活动轴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内管和调压罐内壁。
作为本发明所述罐体双向泵一体化双向调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驱动轴和电动机,所述芯轴套设于驱动轴上,驱动轴连接一端电动机,电动机上设置有电机座,并且电机座上对称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连接外壳体内壁。
作为本发明所述罐体双向泵一体化双向调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芯轴内壁设置有螺旋槽,并且驱动轴上设置有限位轴,限位轴滑动连接螺旋槽内壁。
作为本发明所述罐体双向泵一体化双向调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转动轴内设置有中空内腔,芯轴上设置有固定环,并且固定环滑动连接中空内腔内壁。
作为本发明所述罐体双向泵一体化双向调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中空内腔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卡环和第二卡环,并且第一卡环和第二卡环上分别设置有卡槽,芯轴上对应卡槽设置有卡块。
作为本发明所述罐体双向泵一体化双向调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调压组件还包括控制杆、齿板和齿轮,所述活动轴穿过内管管壁,并且活动轴上设置有齿轮,齿轮啮合连接齿板,齿板一端固定连接控制杆,控制杆滑动连接内管内壁,控制杆转动连接芯轴。
作为本发明所述罐体双向泵一体化双向调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芯轴外壁凸起形成限位盘,并且芯轴和限位盘转动插入控制杆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农业大学,未经安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6194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