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宽表优化处理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56862.2 | 申请日: | 2022-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690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昊;王毅;何新;李小波;庞武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西热电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2 | 分类号: | G06F16/22;G06F40/18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贺小停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 优化 处理 方法 系统 设备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宽表优化处理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根据宽表中的字段属性将字段定义为属性字段、维度字段和度量指标字段;将数据宽表中度量指标字段所组成的度量指标表作为输入,计算度量指标表中各度量指标字段的信息熵,进而计算各度量指标字段的权重;根据度量指标字段的权重对宽表的度量指标字段进行重新排序,完成数据宽表优化处理。本发明能够客观分析宽表中度量指标字段的信息量大小,为宽表拆分提供参考指标并提升宽表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数据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熵值法的数据宽表优化处理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大数据数据仓库的广泛应用,分析人员依赖定制的宽表数据进行面向主题的数据分析工作。通常在数据汇总层生成宽表,宽表将众多相关数据包括维度表、实时、已有指标或者是其他相关表关联在一起形成的一张数据表,更易于分析人员使用,但宽表数据通常存在部分冗余字段,宽表结构十分庞大,数据字段甚至可高达上百列,新建的宽表可能有数据质量差的情况。由于宽表数据输入存在大量依赖,在表重做时占用大量资源、运行缓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熵值法的数据宽表优化处理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能够客观分析宽表中度量指标字段的信息量大小,为宽表拆分提供参考指标并提升宽表稳定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数据宽表优化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宽表中的字段属性将字段定义为属性字段、维度字段和度量指标字段;
将数据宽表中度量指标字段所组成的度量指标表作为输入,计算度量指标表中各度量指标字段的信息熵,进而计算各度量指标字段的权重;
根据度量指标字段的权重对宽表的度量指标字段进行重新排序,完成数据宽表优化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宽表为面向业务主题的宽表,所述宽表的创建过程具体为:
确定宽表的数据边界,将业务主题所涉及属性、维度、度量指标关联形成宽表,对已形成宽表的业务主题主次关系进行分析,对业务主题之外的字段进行拆分,形成面向业务主题的宽表。
进一步地,所述计算度量指标表中各度量指标字段的信息熵,进而计算各度量指标字段的权重,具体为:
对度量指标字段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归一化数据集;
计算归一化数据集中每个度量指标字段的改良贡献度;
根据改良贡献度计算信息熵,进而计算信息冗余度;
根据信息冗余度计算各度量指标字段的权重。
进一步地,所述归一化处理如下式所示:
其中:xj表示度量指标字段j;xjmin表示同维度度量指标字段最小值;xjmax表示同维度度量指标字段最大值;
所述改良贡献度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pij表示第i行数据中度量指标字段j的贡献度;xij表示第i行数据中度量指标字段j的值;m表示度量指标字段的总数量。
进一步地,所述信息熵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n表示宽表的总数据条数;
所述信息冗余度计算公式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西热电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西热电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568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