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成式散热器及车辆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356541.2 | 申请日: | 2022-03-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099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 发明(设计)人: | 赵延新;周厚建;徐黎明;翟黎明;郭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K9/19 | 分类号: | H02K9/19;H02K9/193;H02K5/18;H02K5/20;H02K9/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黄景辉;张颖玲 |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成 散热器 车辆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集成式散热器及车辆,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能够解决电驱动系统总成中散热器集成度低,散热效率差,且占用空间大系统成本高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集成式散热器包括壳体,壳体内形成有冷却水道和冷却油道,冷却水道和冷却油道互相隔离,冷却水道连通有冷却水回路,用于电机控制器的散热,冷却油道连通有冷却油回路,用于电机散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集成式散热器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成式散热器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等应用对电机功率密度及转矩密度要求越来越高,在高功率密度和高转矩密度的指标下,电机温升是最难攻克的环节,且伴随着驱动集成化的发展趋势,当前的二合一、三合一、多合一、集成式混动系统、轮毂电机这些也对电机系统的散热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多合一的电驱动系统中,电机及电机控制器一般用冷却水来冷却。随着整车对电驱动系统功率密度要求越来越高,电机油冷成为一种主要趋势。
在传统电驱动总成中,油冷电机需要增加一套冷却回路,并外接油冷器来满足冷却需求,使得整个电驱动总成中,对电机、电机控制器等的散热问题集中化程度低,也使得其占用空间大,整个系统成本高。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集成式散热器及车辆,解决了电驱动系统总成中散热器集成度低,散热效率差,且占用空间大系统成本高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集成式散热器,包括壳体,壳体内形成有冷却水道和冷却油道,冷却水道和冷却油道互相隔离,冷却水道连通有冷却水回路,用于电机控制器的散热,冷却油道连通有冷却油回路,用于电机散热。如此设计,可以同时实现对电机控制器的散热和电机的散热,相对于分别单独对电机设置外接油冷器和单独对电机控制器设置散热器而言,一方面增加了整个电驱动系统散热器的集成度;另一方面将冷却水道和冷却油道集成在一起的设置,节省了集成式散热器的占用空间同时也将低了冷却系统的成本。
具体地,冷却水道和冷却油道互相隔离,其中,冷却水道连通有冷却水回路,冷却水回路可通过冷却水流道与电机控制器相连通,通过水冷解决电机控制器的散热问题;另外,冷却油道连通有冷却油回路,冷却油回路通过油道与电机内部散热部件相连通,使低温冷却油流通于电机内部生热部件进而带走电机内部生热部件产生的热量,实现对电机内部部件的冷却,使整个电机系统处于合理的工作温度范围内,以解决电机散热问题。如此,该集成式散热器能同时实现对电机控制器的散热和电机的散热,增加了整个电驱动系统散热的集成度。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冷却水道和冷却油道分别设置壳体的两侧,如此布置,一方面降低了冷却水道和冷却油道在壳体内的占用空间,使集成式散热器具有紧凑可靠的结构;另一方面冷却油回路与冷却水回路进行换热更充分,进而提高冷却油回路与冷却水回路之间的换热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冷却水道和冷却油道通过热隔板互相隔离,如此,可防止冷却水道的冷却水和冷却油道的冷却油相互混入,影响集成式散热器的使用寿命,另外,利用热隔板互相隔离,可使冷却水回路和冷却油回路利用热隔板实现彼此间的换热,诸如冷却油回路的高温冷却油通过热隔板与冷却水回路里的低温冷却水发生热交换,从而使冷却油回路的高温冷却油温度降低,由于冷却油回路与电机的油路相连通,因此可将降温后的冷却油流通进电机油路中,最终实现电机的散热。
这里,热隔板的材质和形状不作限定,其具有导热性及能使冷却水道和冷却油道互相隔离即可。诸如,具体可铝合金板材或型材制成,也可以选用铜等其他金属,相比较,铝合金的导热率高、钎焊性能好、焊接可靠性高、易加工、易轧制成型,生产成本低,适宜大批量生产,有利于提高传热速度。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冷却水道由基座和盖板扣合形成,如此,不需要在壳体内外额外开设冷却水道,从而提高了集成式散热器的集成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565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