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烧制陶瓷瓷胚表面处理装置及其处理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55845.7 | 申请日: | 2022-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333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发明(设计)人: | 郭豪;郭煜强;李亮珠;罗常庆;郭赛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梅州峰联陶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11/24 | 分类号: | B28B11/24;B28B11/04;C04B41/89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周瑜 |
地址: | 5142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烧制 陶瓷 表面 处理 装置 及其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烧制陶瓷瓷胚表面处理装置及其处理工艺,涉及陶瓷瓷胚表面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釉池,釉池上侧转动配合支架,支架底面装设有电动推杆、气泵,电动推杆输出端装设有吸附管,且气泵与吸附管之间连接有过气管;釉池内弹性滑动配合有U型支架,釉池底部内壁与U型支架底面之间装设有弹性伸缩杆,U型支架内传动配合有传送带。本发明通过开启第二伺服电机驱动转轴带动传送带将陶胚输送到电动推杆下方,然后开启电动推杆带动吸附管向下滑动,使吸附管底端与陶胚上侧贴合,然后开启气泵抽取吸附管内空气,使陶胚被吸附管吸附在底端,便于将陶胚吸附固定的同时密封陶胚,避免了陶胚内壁流入外侧釉液的几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陶瓷瓷胚表面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烧制陶瓷瓷胚表面处理装置及其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陶瓷是陶器与瓷器的统称,同时也是我国的一种工艺美术品,远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已有风格粗犷、朴实的彩陶和黑陶。陶与瓷的质地不同,性质各异。陶,是以粘性较高、可塑性较强的粘土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不透明、有细微气孔和微弱的吸水性,击之声浊。瓷是以粘土、长石和石英制成,半透明,不吸水、抗腐蚀,胎质坚硬紧密,叩之声脆。
通常陶瓷的外釉和内釉为不同材质,施釉时应分别进行,为了防止外釉和内釉混杂在一起而影响产品的质量,目前的外釉施釉工序只能采用手工浸釉的工艺进行施釉,手工浸釉生产效率低,同时由于在施釉过程中手指接触坯体,使坯体在施釉后留下手指印,影响坯体的施釉质量。由于釉液中加有多种化工材料,这些化工材料对人体有腐蚀作用,长期手工浸釉对人体有危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烧制陶瓷瓷胚表面处理装置及其处理工艺,解决了目前的外釉施釉工序只能采用手工浸釉的工艺进行施釉,手工浸釉生产效率低,同时由于在施釉过程中手指接触坯体,使坯体在施釉后留下手指印,影响坯体的施釉质量。由于釉液中加有多种化工材料,这些化工材料对人体有腐蚀作用,长期手工浸釉对人体有危害的技术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烧制陶瓷瓷胚表面处理装置,包括釉池,釉池上侧转动配合支架,支架底面装设有电动推杆、气泵,电动推杆输出端装设有吸附管,且气泵与吸附管之间连接有过气管;
釉池内弹性滑动配合有U型支架,釉池底部内壁与U型支架底面之间装设有弹性伸缩杆,U型支架内传动配合有传送带,传送带上沿传动方向阵列有多个过釉孔。
可选的,支架为L型板体结构,釉池上侧装设有第一伺服电机,且支架固定在第一伺服电机输出端。
可选的,U型支架内转动配合有两转轴,且转轴U型支架内侧设有凹槽,凹槽内固定有输出端与一转轴固定连接的第二伺服电机。
可选的,过釉孔上部内壁设有与其同轴线的环形扩口槽。
可选的,弹性伸缩杆包括装设在釉池底部内壁的第一筒体、固定在U型支架底面且滑动配合在第一筒体内的第二筒体,釉池底部内壁与U型支架底面内壁之间固定有位于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内的弹簧。
可选的,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均为多边形筒体结构,且第二筒体外侧与第一筒体内壁贴合。
一种用于烧制陶瓷瓷胚表面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将陶瓷胚体浸入涂膜液中,浸渍1-3min后按照5-12cm/min的提拉速度将陶瓷胚体拉出液面,在50-66℃烘箱中干燥1.5-2h,
S2,将干燥后的陶瓷胚体在120-160℃下预热35-40min,在330-350℃下预烧结25-30min,自然冷却至室温重复上述操作4-5次,
S3,将预烧结后的陶瓷胚体在755-850℃下烧结35-50min,取出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梅州峰联陶瓷有限公司,未经梅州峰联陶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558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