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震勘探的地震波检测用震源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53432.5 | 申请日: | 2022-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606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任政委;龙慧;明圆圆;李红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红玉 |
主分类号: | G01V1/147 | 分类号: | G01V1/147;G01V1/04 |
代理公司: | 成都信捷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323 | 代理人: | 陶光雨 |
地址: | 071051 河北省保***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震 勘探 地震波 检测 震源 装置 | ||
1.一种地震勘探的地震波检测用震源装置,其包括冲击机构(100)和设置在冲击机构(100)顶部的起吊机构(200),所述冲击机构(100)包括冲击组件(110),所述冲击组件(110)包括外管(111)和外击管(112),所述外击管(112)设置在外管(111)内,所述外击管(112)内设置有内冲柱(113),所述外击管(112)和内冲柱(113)组成撞击件,所述起吊机构(200)将外击管(112)和内冲柱(113)组成的撞击件吊起,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机构(100)还包括松土组件(120),所述松土组件(120)包括阻力管(121),所述阻力管(121)设置在外管(111)内部底端,所述外管(111)底部向下延伸至阻力管(121)外,所述阻力管(121)延伸部分的外壁上呈环形阵列开设有驱动腔(121A),所述驱动腔(121A)的外侧设置有松土爪(123),所述驱动腔(121A)的顶部滑动连接有驱动杆(122),其中:
所述内冲柱(113)与外击管(112)是活动连接的;
驱动杆(122)与松土爪(123)之间设置有驱动件(124),驱动件(124)在驱动杆(122)被冲击后使松土爪(123)向上收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勘探的地震波检测用震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124)包括传导板(1241),所述传导板(1241)设置在驱动腔(121A)内,所述驱动腔(121A)内还设置有中间柱(1243),所述传导板(1241)与中间柱(1243)转动连接,所述传导板(1241)靠近驱动杆(122)的一侧对称设置有两个连接臂(1242),所述驱动杆(122)的底部对应连接臂(1242)所在侧设置有连接柱(1244),两个所述连接臂(1242)相对的一侧开设有连接槽(124B),所述连接柱(1244)与连接槽(124B)滑动连接,其中:
所述松土爪(123)顶部设置有受力部(1232);
所述受力部(1232)与松土爪(123)连接处的两侧设置有转动轴(1231),所述转动轴(1231)与驱动腔(121A)的内侧壁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震勘探的地震波检测用震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松土爪(123)的底部爪体向内侧弯折。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震勘探的地震波检测用震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部(1232)的两侧设置有滑接板(1245),所述滑接板(1245)的内侧设置有滑接头(1246),所述传导板(1241)的两侧壁上开设有滑槽(124A),所述滑接头(1246)与滑槽(124A)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勘探的地震波检测用震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122)的顶部设置有顶盘(1221),所述顶盘(1221)和阻力管(121)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弹簧(122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勘探的地震波检测用震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吊机构(200)包括支撑架(210),所述支撑架(210)与外管(111)顶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210)的顶部设置有起吊臂(220),所述起吊臂(220)的顶部设置有电机(230),所述电机(230)的输出轴上缠绕有起吊绳(231),所述起吊绳(231)底端与撞击件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震勘探的地震波检测用震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击管(112)的内侧壁上呈环形阵列设置有多个惯性槽(1121),所述内冲柱(113)的顶部外围对应惯性槽(1121)的位置设置有固定板(1141),所述固定板(1141)与惯性槽(1121)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板(1141)的顶部设置有惯性柱(114),所述惯性柱(114)穿过外击管(112)的顶壁与外击管(112)滑动连接,其中:
所述起吊机构(200)对应惯性柱(114)设置,所述起吊绳(231)的底端设置有连接环(232),所述连接环(232)与惯性柱(114)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红玉,未经李红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5343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音频识别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模拟数字转换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