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焊管模具钢的热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51272.0 | 申请日: | 2022-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903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王钱钱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乾尚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6/04 | 分类号: | C21D6/04;C21D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000 江苏省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具钢 热处理 方法 | ||
1.一种焊管模具钢的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固溶处理,把工件放置在炉体内随炉升温,先升温至450-650℃,然后升温至800-850℃,预热两次;再以215-240℃/小时的速度升温至1250℃±10℃,保温1.5-2小时,然后将工件放置在60-100℃的热油中淬火,完成固溶处理;
步骤S2:高温回火处理,经过步骤S1中固溶处理的工件随炉升温,具体是以215-240℃/小时的速度升至960℃,保温4-6小时后,采用空气冷却至常温,完成高温回火处理;
步骤S3:真空油淬处理,经过步骤S2高温回火处理的工件随炉升温,升温至1030℃±10℃,保温4小时,然后将工件放置在100-120℃热油中淬火,完成真空油淬处理;
步骤S4:细化处理,经过步骤S3真空油淬处理的工件,以120-150℃/小时的速度缓慢升温至800-850℃预热,然后以200-220℃/小时的速度升温至960℃±10℃,保温1.5-2小时后,再将工件放置在60-100℃的热油中淬火,完成细化处理;
步骤S5:超深冷处理,经过步骤S4淬火处理的工件,放置在冷冻箱内降温至负150℃-负180℃保温2.5小时后取出,完成超深冷处理;
步骤S6:低温回火处理,经过步骤S5超深冷处理的工件,放置在炉中以160℃±10℃的温度保温5-6小时后,采用空气冷却至常温,完成一次低温回火处理;
步骤S7:重复步骤S6所述的低温回火处理一次,完成焊管模具钢热处理流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焊管模具钢的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固溶处理中,把工件放置在炉体内随炉升温,先升温至500-600℃,然后升温至815-835℃,预热两次;再以205-215℃/小时的速度升温至1130℃±10℃,保温1.5-2小时,然后在70-90℃的热油中淬火,完成固溶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焊管模具钢的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高温回火处理中,经过步骤S1固溶处理的工件随炉升温,具体是以205-215℃/小时的速度升温至760℃,保温4-6小时后,采用空气冷却至常温,完成高温回火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焊管模具钢的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真空油淬处理中,经过步骤S2高温回火处理的工件随炉升温,经500-600℃和815-835℃两次预热后,再以205-215℃/小时的速度升温至1030℃±10℃,保温1.5-2小时,然后在60-100℃热油中淬火,完成真空油淬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焊管模具钢的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细化处理中,经过步骤S3真空油淬处理的工件,以130-140℃/小时的速度缓慢升温至815-835℃预热,然后以205-215℃/小时的速度升温至960℃±10℃,保温1.5-2小时后,再在60-100℃的热油中淬火,完成细化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焊管模具钢的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超深冷处理中,经过步骤S4细化处理的工件,放置在冷冻箱内降温至-150℃至-180℃,保温2.5小时后取出,完成超深冷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焊管模具钢的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低温回火处理,经过步骤S5超深冷处理的工件,放置在炉中以160℃±10℃的温度保温5、5.5或6小时后,采用空气冷却至常温,完成一次低温回火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焊管模具钢的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7包括:再将工件放置在炉中以160℃±10℃的温度保温5-6小时后,采用空气冷却至常温,完成二次低温回火处理;完成焊管模具钢热处理流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乾尚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扬州乾尚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5127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