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纤维增强纳米偏高岭土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48850.5 | 申请日: | 2022-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716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阎杰;罗岩;谢军;翁维素;阎平;赵紫红;赖镇泉;王啸天;于旭涛;马宏;邢国斌;王丽君;陆超;郭飞;黄久鹏;张斌;王贺贺;梁金晓;张华帅;王政;朱守芹;符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111/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75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纤维 增强 纳米 偏高 再生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再生混凝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碳纤维纳米偏高岭土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该再生混凝土的原料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碳纤维0~3.5份,纳米偏高岭土0~45份,再生粗骨料175~1166份,天然粗骨料0~991份,天然细骨料656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7份,水泥328~373份,水215~249份;本发明具有抗压强度好、劈裂抗拉强度好、延性好等优点,并且其使用的原材料成本低,解决了建筑垃圾对环境污染,缓解天然粗骨料过度开采问题的同时,为再生混凝土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再生混凝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纤维增强纳米偏高岭土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对建筑材料-天然粗骨料的需求在急剧增加,另一方面,由于一些基础性建筑设施或旧、危房逐渐被淘汰,使得在拆除重建过程中产生产生不可估量的建筑垃圾。沿用传统的处理方式,如:填埋、择地堆放等,已经难以有效处理数量正在急剧增多的建筑垃圾,这将会对生态环境及周围的生活环境受到巨大影响。
为了有效解决拆除旧建筑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利用再生混凝土技术,用再生粗骨料部分取代或全部取代天然粗骨料。但由于再生粗骨料表面附着砂浆,其较弱的骨料-砂浆接触界面以及内部孔隙是导致再生混凝土性能差的主要原因,且再生粗骨料具有吸水率大、压碎指标高等特点。因此利用再生骨料制备的再生混凝土各项性能均不如普通混凝土,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再生混凝土的实际应用。
纳米材料具有粒径小,表面活性高的特点,可填充混凝土中的孔隙和裂缝,同时依靠部分材料特有的火山灰活性,产生大量凝胶改善混凝土材料的界面过渡区及微观孔结构,使其具有更致密的结构,且能有效促进水泥基材料的早期水化反应,增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但对劈裂抗拉强度的提升效果甚微,且大多数纳米材料造价较高,因此,应用前景受到限制。
目前,已有研究使用纤维改善再生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改善再生混凝土的综合性能。研究表明,纤维能够在再生混凝土内部形成稳定的支撑结构,阻碍再生混凝土内部微裂缝的产生和发展,有利于增强再生混凝土的韧性,从而显著提高再生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但与此同时,由于纤维的加入会导致再生混凝土内部结构密实度降低,从而影响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因此,为了解决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不足的问题,亟需一种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提高再生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碳纤维增强纳米偏高岭土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碳纤维增强纳米偏高岭土再生混凝土,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的原料制成:
碳纤维0~3.5份
纳米偏高岭土0~45份
再生粗骨料175~1166份
天然粗骨料0~991份
天然细骨料656份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7份
水泥328~373份
水215~249份
所述碳纤维增强纳米偏高岭土再生混凝土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试验所需量的纳米偏高岭土、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水加入至搅拌桶内,用搅拌仪对其进行搅拌分散,制得纳米偏高岭土分散液。
S2:将碳纤维、水泥、砂、天然粗骨料、再生粗骨料加入到混凝土搅拌机中进行干拌,使其混合均匀。
S3:将上述制得纳米偏高岭土分散液倒入混凝土搅拌机中搅拌,装模、振捣后,得到碳纤维纳米偏高岭土再生混凝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未经河北建筑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488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