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210346901.0 | 申请日: | 2022-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754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5 |
发明(设计)人: | 龚高峰;王建华;唐利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比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B5/02 | 分类号: | G03B5/02;G03B5/04;G03B5/06;G03B30/00;H04N5/2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刘娜 |
地址: | 20171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 装置 摄像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驱动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容置空间内的: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容纳腔;透镜支撑体,透镜支撑体的至少一部分活动设置在容纳腔的内部;图像传感器承载组件,图像传感器承载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固定组件和第二壳体之间;第一驱动线圈;第一驱动磁石,第一驱动磁石对应第一驱动线圈设置;第二驱动线圈;第二驱动磁石,第二驱动磁石对应第二驱动线圈设置在图像传感器承载组件的侧壁上;第三驱动磁石,第三驱动磁石对应第三驱动线圈设置在图像传感器承载组件的侧壁上。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驱动装置功耗大、防抖效果受限、单价高、产品体积偏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驱动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手机等电子设备在拍摄过程中拍出的照片有时会发虚,即拍摄出来的画面不够清晰,发生重影或模糊的情况。这些原因,除了偶尔的失焦(即摄像镜头未能正常对焦)以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拍摄景物曝光时发生微小抖动所致。一般而言,在手持条件下经常会发生这种极轻微的抖动的现象,故近年来对防抖技术功能开发需求相对较大。在此背景下,OIS(光学图像稳定系统)光学防抖功能的提案也随之增多,微型光学防抖技术逐渐被各类高端手机所采纳,借此希望能有效降低低光环境下拍出模糊照片的机率以及有效解决拍摄过程中手抖动所造成的困扰。然而相对于一般自动对焦马达而言,具备OIS光学防抖功能的设计比较复杂、生产效率及良率较低,故开发有一定的难度。目前,微型光学防抖的自动对焦马达技术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相机模块移轴式对焦马达;第二类为镜头平移式对焦马达;第三类为镜头移轴式对焦马达。具体地,相机模块移轴式对焦马达是马达控制镜头和影像传感器一起转动;镜头平移式对焦马达是马达控制镜头平移,而影像传感器不动;镜头移轴式对焦马达是马达控制镜头任意方向转动,而影像传感器不动。事实上,不论是平移式还是移轴式,其基本原理都是一样的,即控制镜头相对于图像传感器发生相对位移而将手抖造成的图像偏移抵消补偿掉。
但是目前相机模块移轴式对焦马达的优点是光学防抖效果及影像质素最佳,缺点是移动部件重量最高、功耗较大;镜头移轴式对焦马达的优点是结构与普通AF马达比较接近,生产相对简单,缺点是在光学防抖功能开启后,影像边缘的解像度较为逊色,镜头在做平移时会不可避免的产生光轴的倾斜,当倾斜角度较大时,会导致图像画幅的边角部分失焦模糊;镜头平移式变焦马达的结构复杂性及影像边缘解像度介乎于相机模块移轴式变焦马达和镜头移轴式变焦马达之间。镜头平移式变焦马达成为移动终端如手机等防抖方案中的主流方案。然而,目前市面上的平移式变焦马达结构仍稍欠复杂,有制造良率低、可靠性能差等特点,导致成本较高、难以普遍性推广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驱动装置功耗大、防抖效果受限、单价高、产品体积偏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驱动装置功耗大、防抖效果受限、单价高、产品体积偏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罩设在第二壳体上并与第二壳体之间形成容置空间,驱动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容置空间内的: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容纳腔;透镜支撑体,透镜支撑体的至少一部分活动设置在容纳腔的内部;图像传感器承载组件,图像传感器承载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固定组件和第二壳体之间;第一驱动线圈;第一驱动磁石,第一驱动磁石对应第一驱动线圈设置,第一驱动线圈和第一驱动磁石中的一个设置在透镜支撑体上,第一驱动线圈和第一驱动磁石中的另一个设置在固定组件上,以使透镜支撑体在容置空间内沿Z轴运动;第二驱动线圈;第三驱动线圈,第二驱动线圈、第三驱动线圈分别设置在固定组件不同的侧壁上,且第一驱动磁石或者第一驱动线圈设置在固定组件上未设置有第二驱动线圈、第三驱动线圈的侧壁上;第二驱动磁石,第二驱动磁石对应第二驱动线圈设置在图像传感器承载组件的侧壁上,以使图像传感器承载组件的至少一部分在容置空间内沿Y轴运动;第三驱动磁石,第三驱动磁石对应第三驱动线圈设置在图像传感器承载组件的侧壁上,以使图像传感器承载组件的至少一部分在容置空间内沿X轴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比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比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469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铝合金熔炼用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卯榫结构式衣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