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根据驾驶员身份信息客制化车载360环视系统策略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46712.3 | 申请日: | 2022-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840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温儒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润芯微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29 | 分类号: | B60R1/29;B60R25/25;G06F21/32 |
代理公司: | 南京鑫之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410 | 代理人: | 姚兰兰 |
地址: | 215134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根据 驾驶员 身份 信息 客制化 车载 360 环视 系统 策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根据驾驶员身份信息客制化车载360环视系统策略的方法,车载系统采集驾驶员身份信息并存储至车载系统;客制化车载360环视系统策略设置并存储至车载系统;用户进入驾驶舱使用,车载系统启动驾驶员身份识别系统进行匹配;匹配通过,启动并执行车载系统存储的个性化360环视策略信息,进而相应的用户通过车载系统相应的进行个性化360环视策略使用,本发明可根据不同驾驶员的身份信息,客制化360环视系统的开启、关闭策略,满足不同的用户定制,且可拓展使用,以提升用户体验,满足驾驶者的需求,提高对车载360环视系统的使用效果,此外车主可直接对不同驾驶员的预设客制化信息进行相应的修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载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根据驾驶员身份信息客制化车载360环视系统策略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车载360环视系统基本都是固定不变的,任何人驾驶此汽车,都会采用相同的360环视系统策略,而相同的策略会对不同的驾驶员造成干扰。例如当前使用者只喜欢开启右部环视系统,而下一使用者则喜欢全部打开。当前使用者上车后需要把系统调整一下,后续下一使用者再驾驶时,也需要对此系统进行调整,此外,传统的车载360环视系统步骤繁多,不够人性化,现有的变换系统难以针对驾驶员身份进行客制化设定,多为系统内设类型,此类系统用户体验一般,因此不同的人群在使用时差异化较大,需要一种针对不同驾驶员在使用车载360环视系统时,能够更加方便的客制化的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现有的车载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其中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根据驾驶员身份信息客制化车载360环视系统策略的方法,本发明可根据不同驾驶员的身份信息,客制化360环视系统的开启、关闭策略,满足不同的用户定制,以提升用户体验,满足驾驶者的需求,提高对车载360环视系统的使用效果,此外车主可直接对不同驾驶员的预设客制化信息进行相应的修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根据驾驶员身份信息客制化车载360环视系统策略的方法,包括车载系统、驾驶员身份采集系统、驾驶员身份识别系统和车载360环视系统,还包括客制化车载360环视系统策略方法的步骤:车载系统采集驾驶员身份信息,数量N个用户通过启动车载系统并打开驾驶员身份采集系统,数量N个用户录入数量N个的驾驶员身份信息,并将数量N个的驾驶员身份信息存储至车载系统;客制化车载360环视系统策略设置,当前用户设置当前驾驶员身份信息的个性化360环视策略信息,并将个性化360环视策略信息存储至车载系统;用户进入驾驶舱使用,车载系统启动驾驶员身份识别系统,所述驾驶员身份识别系统对进入驾驶舱的驾驶员进行识别,检测驾驶舱的驾驶员身份信息,并将所述驾驶舱的驾驶员身份信息与车载系统存储的驾驶员身份信息进行匹配;匹配通过,则车载360环视系统响应信息,启动并执行车载系统存储的个性化360环视策略信息,进而相应的用户通过车载系统相应的进行个性化360环视策略使用。
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根据驾驶员身份信息客制化车载360环视系统策略的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车载系统采集驾驶员身份信息具体步骤如下:
S101,用户打开车载系统,启动驾驶员身份采集系统;
S102,驾驶员身份采集系统启动后,所述驾驶员身份采集系统展示出身份采集与识别方式供用户选择;
S103,身份采集系统识别到用户所选择的采集方式后,打开相应的身份采集设备,实时检测用户的驾驶员身份信息;
S104,当检测到驾驶员身份信息输入时,所述驾驶员身份采集系统采集用户的驾驶员身份信息;
S105,将获取用户的驾驶员身份信息保存至车载系统内置的存储设备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润芯微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未经润芯微科技(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467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