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声器模组和智能头戴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46263.2 | 申请日: | 202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278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刘广升;郭翔;张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9/06 | 分类号: | H04R9/06;H04R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 代理人: | 权鲜枝 |
地址: | 261031 山东省潍***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声器 模组 智能 设备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发声器模组和智能头戴设备。本申请的发生器模组包括模组外壳和位于模组外壳内的发声器单体,发声器单体的振膜将模组外壳内的空间分隔成前声腔和后声腔,沿发声器单体长轴方向上发声器单体的中心位置到前声腔的任一侧壁上的距离不小于8.5mm;发声器模组设有与前声腔连通的第一主出声孔或第三主出声孔,第一主出声孔设于正对发声器单体振膜一侧的前声腔正面的模组外壳上,第三主出声孔设于发声器单体长轴一侧的前声腔侧面的模组外壳上,两个主出声孔均为条带状结构分别正对振膜长轴、短轴的中心区域设置,延伸方向均为沿发声器单体的长轴方向。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改善发生器模组的驻波干涉,提高智能头戴设备的发声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声转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声器模组和智能头戴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头戴设备的普及和大众化,越来越多的智能头戴设备上结合了声学功能。例如音频眼镜、便携式头戴等智能头戴设备相比于传统耳机,采用了近耳外放技术,听久了既不会听觉疲劳,又不损伤听力,赢得了用户的喜欢。
随着智能头戴设备不断的向轻、薄、小巧的方向发展,作为智能头戴设备声学部件的发声器模组也随之不断的向轻、薄、小巧的方向发展。因此,技术人员将越来越多的发声器模组设计为前腔侧出声结构。但智能头戴设备的发声器模组与传统手机等小型化电子终端不同,智能头戴设备的发声器模组的前声腔较长,前腔侧出声结构使得发声器单体发出的大部分声波不能直接辐射出去,而是要经过前腔壁反射才能够从出声孔辐射出去,此时经过前腔壁反射的声波与向内传播的声波相互影响产生谐振驻波,严重影响发声器模组在某些频段的灵敏度,降低了模组的声学性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声器模组和智能头戴设备,有效改善发声器模组的驻波干涉,提高智能头戴设备的声学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声器模组,包括:包括模组外壳和位于模组外壳内的发声器单体,发声器单体的振膜将模组外壳内的空间分隔成前声腔和后声腔,沿发声器单体长轴方向上发声器单体的中心位置到前声腔的任一侧壁上的距离不小于8.5mm;
发声器模组设有与前声腔连通的第一主出声孔,第一主出声孔设于正对发声器单体振膜一侧的前声腔正面的模组外壳上,第一主出声孔为条带状结构且正对振膜长轴的中心区域设置,第一主出声孔的延伸方向沿发声器单体的长轴方向。
可选地,第一主出声孔的长度不小于所述发声器单体长轴长度的1/4。
可选地,第一主出声孔的宽度不小于发声器单体的振膜中心与前声腔正面的模组外壳之间的高度。
可选地,发声器模组还设有与前声腔连通的第二主出声孔,第二主出声孔的中心与第一主出声孔中心重合;第二主出声孔为条带状结构且正对振膜短轴的中心区域设置,第二主出声孔的延伸方向沿发声器单体的短轴方向。
可选地,第二主出声孔的长度不小于发声器单体短轴长度的1/4,第二主出声孔的宽度不小于发声器单体的振膜中心与前声腔正面的模组外壳之间的高度。
可选地,第一主出声孔的长度不小于发声器单体长轴长度的1/2,第二主出声孔的长度不小于发声器单体短轴长度的1/2。
可选地,第一主出声孔为轴对称结构,第一主出声孔的中心轴线与振膜长轴的中心线的正投影重叠,第一主出声孔的中心与发声器单体振膜的中心重叠;
第二主出声孔为轴对称结构,第二主出声孔的中心轴线与振膜短轴的中心线的正投影重叠,第二主出声孔的中心与发声器单体振膜的中心重叠。
可选地,第一主出声孔为矩形或者跑道型结构,第二主出声孔为矩形或者跑道型结构。
可选地,至少部分模组外壳为智能头戴设备的整机外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歌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歌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462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