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化天然气直供型温湿度分控空气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46099.5 | 申请日: | 202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591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陈震宇;肖剑仁;郭筱莹;刘智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3/153;F24H9/183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张娟娟 |
地址: | 350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化 天然气 直供型 温湿度 空气 处理 系统 | ||
1.一种液化天然气直供型温湿度分控空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天然气换热处理机构以及空气处理风道机构;
其中,所述天然气换热处理机构包括:
液态天然气冷量回收换热器(1),用于将液态天然气的冷量通过热交换转移给空调冷冻水;
天然气气化器(2),与液态天然气冷量回收换热器(1)连接,用于将液态天然气彻底气化为气态天然气;
气态天然气储罐(3),与天然气气化器(2)连接,用于存储气态天然气并对外供气;
燃气锅炉(4),与气态天然气储罐(3)连接,用于燃烧气态天然气并产生热量;
水-水换热器(5),与燃气锅炉(4)连接,用于将燃气锅炉(4)产生的热量通过热交换转移给空调热水;
所述空气处理风道机构包括:
循环空气处理风道(13),为一条带有风机的风道,进口处设有预冷盘管(10-2),出口处设有第一再热盘管(10-4);
再生空气处理风道(14),为一条带有风机的风道,进口处设有第二再热盘管(10-5);
除湿转轮(10-1),连接于循环空气处理风道(13)和再生空气处理风道(14)中段,用于将循环空气处理风道(13)内的循环空气和再生空气处理风道(14)内的再生空气进行热湿交换;
小型压缩制冷热回收循环装置(9),连接于循环空气处理风道(13)和再生空气处理风道(14)中段,为循环空气处理风道(13)除湿,并为再生空气处理风道(14)提供热量;
其中,预冷盘管(10-2)与液态天然气冷量回收换热器(1)相连,通过换热,获得液态天然气冷量回收换热器(1)交换的冷量;
第一再热盘管(10-4)和第二再热盘管(10-5)分别与水-水换热器(5)相连,通过换热,获得水-水换热器(5)交换的热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化天然气直供型温湿度分控空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型压缩制冷热回收循环装置(9)包括通过冷媒管依序连接并形成循环回路的压缩机(9-1)、冷媒冷凝器(9-2)、节流阀(9-3)以及冷媒蒸发器(9-4);
其中,冷媒冷凝器(9-2)位于再生空气处理风道(14)上且位于除湿转轮(10-1)和预冷盘管(10-2)之间;
冷媒蒸发器(9-4)位于循环空气处理风道(13)上且位于除湿转轮(10-1)前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化天然气直供型温湿度分控空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空气处理风道(13)的进口又分为室外新风进口支管(13-1)和室内回风进口支管(13-2),室外新风进口支管(13-1)和室内回风进口支管(13-2)上分别设有第一风阀(12-1)和第二风阀(12-2),所述预冷盘管(10-2)位于室外新风进口支管(13-1)和室内回风进口支管(13-2)的交汇处后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化天然气直供型温湿度分控空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空气处理风道(14)的进口又分为第一再生新风进口支管(14-1)以及第二再生新风进口支管(14-2),第一再生新风进口支管(14-1)和第二再生新风进口支管(14-2)上分别设有第三风阀(12-3)和第四风阀(12-4),所述第二再热盘管(10-5)位于第二再生新风进口支管(14-2)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化天然气直供型温湿度分控空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液态天然气冷量回收换热器(1)分为液态天然气预热通道(1-1)和空调冷冻水换热通道(1-2);所述液态天然气通过液态天然气预热通道(1-1)并连接至天然气气化器(2);空调冷冻水换热通道(1-2)通过管路与预冷盘管(10-2)连接并形成循环回路,在该形成循环回路上设有空调冷冻水泵(8)和空调水管调节阀(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化天然气直供型温湿度分控空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然气气化器(2)设有液态天然气完全气化换热通道(2-1)和外媒加热通道(2-2);所述液态天然气完全气化换热通道(2-1)两端分别连接液态天然气冷量回收换热器(1)和气态天然气储罐(3);外媒加热通道(2-2)通过管路与外媒(15)连接;外媒采用空气、液体的各类介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4609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