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组、发泡胶及用电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45961.0 | 申请日: | 202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378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发明(设计)人: | 郑万新;吴明杰;农文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204 | 分类号: | H01M50/204;H01M50/24;H01M50/242;H01M50/244;H01M50/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柏杉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3 | 代理人: | 何家鹏;孟维娜 |
地址: | 523808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组 发泡 用电 设备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组、发泡胶及用电设备,电池组包括电芯模组、第一结构件及第一绝缘件;电芯模组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堆叠设置的电芯,电芯包括电芯壳体和置于电芯壳体内的电极组件,以及连接至电极组件并延伸出电芯壳体的电极端子,第一结构件与多个电芯电连接,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电芯包括与第一结构件相对设置的第一壁;沿第二方向,第一结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相较于第二面更加靠近电芯壳体;沿第二方向,第一绝缘件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壁与第一结构件之间,第一绝缘件与第一面和第一壁中的至少一个粘接,第一绝缘件包括发泡胶,发泡胶的压缩强度大于等于1.5MPa。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化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组、发泡胶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由于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次数多及储存时间长等特点,二次电池广泛应用于电动车、电动汽车、智能存储设备、无人机等用电设备中。
相关技术中,电池包括壳体及置于壳体内的电芯模组,且电芯模组包括多个电芯。电池可以为壳体为软金属的软包电池,由于软包电池的壳体强度较低,当电池受到剧烈震荡或由高处跌落时,电芯内的电极组件可能会冲破壳体,从而导致电芯及电池失效,影响电池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组、发泡胶及用电设备,以降低电池的失效概率,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组,包括电芯模组,所述电芯模组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堆叠设置的电芯,所述电芯包括电芯壳体和置于所述电芯壳体内的电极组件,以及连接至所述电极组件并延伸出所述电芯壳体的电极端子,所述电池组还包括:
第一结构件,所述第一结构件与所述多个电芯电连接,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所述电芯包括与所述第一结构件相对设置的第一壁;沿所述第二方向,第一结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相较于所述第二面更加靠近所述电芯壳体;
第一绝缘件,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绝缘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壁与所述第一结构件之间,第一绝缘件与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一壁中的至少一个粘接,所述第一绝缘件包括发泡胶,所述发泡胶的压缩强度大于1.5MPa。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组中,当电池组受到由高处掉落等外部冲击时,第一结构件与电芯间设置有第一绝缘件,电芯受到的冲击力可通过第一绝缘件传递至第一结构件,第一结构件的邵氏硬度C大于电芯壳体的邵氏硬度C,第一结构件受到冲击力后发生破裂等损坏现象的概率较低,可以降低电芯的内部结构冲破电芯壳体的概率,从而降低电池失效的概率,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发泡胶具有重量轻及成本低等优点。发泡胶发泡固化后形成的第一绝缘件能够具有致密的表层,受力更加均匀,能够降低第一绝缘件中应力集中的风险。发泡胶能够更好的填充相邻电芯间不规则的间隙。发泡胶的压缩强度大于等于1.5MPa,发泡胶具有较好的韧性及强度,发泡胶的机械可靠性及稳定性较高。
一些实施例中,单电芯的质量为X1,其中,150g<X1≤300g。
一些实施例中,单电芯的质量为X2,其中,300g<X1≤600g,所述发泡胶的压缩强度大于等于2MPa,发泡胶具有较好的韧性及强度,发泡胶的机械可靠性及稳定性较高,降低电池因冲击发生失效的概率。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泡胶的密度为0.3g/c3至0.4g/c3。发泡胶的密度满足上述范围,使得发泡胶的密度较低,降低发泡胶的质量及成本。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泡胶的电阻率大于等于1013Ω.cm。使得发泡胶具有较好的绝缘性能,降低发泡胶与电芯的电极端子间发生电学干扰的概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459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