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电检测电路及装置、电池管理系统、电池包和用电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44997.7 | 申请日: | 202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130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陈勇;李梓立;陈火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G01R31/382;G01R31/3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六加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2 | 代理人: | 孟丽平 |
地址: | 52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 检测 电路 装置 电池 管理 系统 用电 设备 | ||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充电检测电路、充电装置、电池管理系统、电池包和用电设备,包括第一分压支路、第二分压支路、第三分压支路和比较器。每一分压支路均包括至少两个相互串联的电阻,且每一分压支路的两端均分别电连接在第一电压输入源的输出端子与隔离地之间。比较器不同输入引脚分别与分压支路连接、第一输出引脚被配置为基于第一输入引脚的电压与第三输入引脚的电压输出第一信号、第二输出引脚被配置为基于第二输入引脚的电压与第四输入引脚的电压输出第二信号。在该充电检测电路中,通过设置三个分压支路和比较器,可对外部充电装置中的电阻不同接入状态进行识别,从而提高充电装置接入识别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充电检测电路及装置、电池管理系统、电池包和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日益普及,用户对电池充电的需求不断提高。且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目前二次电池的充电效率越来越高,然后,现有对充电装置接入识别的方式可靠性不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检测电路及装置、电池管理系统、电池包和用电设备,能提高充电装置接入识别的可靠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检测电路,该充电检测电路用于检测外部充电装置的接入状态,充电检测电路包括:第一分压支路、第二分压支路、第三分压支路和比较器。每一分压支路均包括至少两个相互串联的电阻,且每一分压支路的两端均分别电连接在第一电压输入源的输出端子与隔离地之间。比较器的第一输入引脚和第二输入引脚均分别与第一分压支路中相互串联的电阻之间的节点电连接,比较器的第三输入引脚与第二分压支路中相互串联的电阻之间的节点电连接,比较器的第四输入引脚与第三分压支路中相互串联的电阻之间的节点电连接,比较器的第一输出引脚被配置为基于第一输入引脚的电压与第三输入引脚的电压输出第一信号,比较器的第二输出引脚被配置为基于第二输入引脚的电压与第四输入引脚的电压输出第二信号。
在该充电检测电路中,通过设置三个分压支路和比较器,可对外部充电装置中的电阻接入状态进行识别,从而提高充电装置接入识别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分压支路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第二分压支路包括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第三分压支路包括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其中,第二电阻阻值大于第一电阻阻值,第三电阻阻值大于第四电阻阻值,第六电阻阻值大于第五电阻阻值。通过设置各电阻的大小关系,可以让各分压支路输出至比较器的电压各不相同,使比较器能在充电装置中电阻接入状态不同时,输出不同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从而可识别充电装置不同的接入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一隔离元件,第一隔离元件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第一隔离元件的输入端电连接在第一电压输入源的输出端子与比较器的第一输出引脚之间,第一隔离元件的输出端电连接在第二电压输入源的输出端子与地之间,并电连接至控制单元的第一引脚。通过设置第一隔离元件,可以实现电气隔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电压输入源的输出端子与比较器的第一输出引脚之间串联至少两个电阻,第一隔离元件的输入端的一端与串联电阻之间的节点电连接,第一隔离元件的输入端的另一端电连接至比较器的第一输出引脚。在第二电压输入源的输出端子与控制单元的第一引脚之间串联至少两个电阻,第一隔离元件的输出端的一端与串联电阻之间的节点电连接,第一隔离元件的输出端的另一端接地。通过上述设置,可保护第一隔离元件和控制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二隔离元件,第二隔离元件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第二隔离元件的输入端电连接在第一电压输入源的输出端子与比较器的第二输出引脚之间,第一隔离元件的输出端电连接在第二电压输入源的输出端子与地之间,并电连接至控制单元的第二引脚。通过设置第二隔离元件,可以实现电气隔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449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