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5G、北斗通信智能自切换的地质灾害实时在线监测与告警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44403.2 | 申请日: | 202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831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姚斌;周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智想北斗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21/10 | 分类号: | G08B21/10;H04L67/1095;H04N7/18;H04W64/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复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98 | 代理人: | 任丽娜 |
地址: | 101500 北京市密云***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北斗 通信 智能 切换 地质灾害 实时 在线 监测 告警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5G、北斗通信智能自切换的地质灾害实时在线监测与告警的方法,通过控制终端配合5G网络和北斗通信模块采集多方面的实时数据,并将此区域的位置数据、高度数据、影像数据、各时段的地质变化数据、气象数据分别进行采集并保存,利用图像识别模块、影像运算模块配合数据计算模块来将实时变化的数据同历史数据进行比对与实时计算,若出现地质灾害情况则由预警模型监测到异常,并配合报警模块将报警信息同时传输至控制终端和数据库服务器。本发明将各个影像地质灾害的加速变形阶段与急剧变形阶段转折点确定相应的监测预警值,反复训练以排除正常范围内的地质变化和异常变化值,能够有效提高对地质灾害的风险报警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基于5G、北斗通信智能自切换的地质灾害实时在线监测与告警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地质灾害监测领域由于采用的标准不同,面向的行业不同以及所使用的方法千差万别,准确度低,操作复杂多样。当前一些监测预警方法简单、单一,远远不能满足行业应用所要求的的及时有效、准确实时、管理简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将各个影像地质灾害的加速变形阶段与急剧变形阶段转折点确定相应的监测预警值,反复训练以排除正常范围内的地质变化和异常变化值,能够有效提高对地质灾害的风险报警准确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5G、北斗通信智能自切换的地质灾害实时在线监测与告警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建立基于5G、北斗通信智能切换的地质灾害实时监测系统,包括控制终端、北斗通信模块、数据库服务器、报警模块、图像识别模块、影像运算模块、数据计算模块,模型训练模块、模型推理模块和无线通讯模块,其中控制终端通过无线通讯模块与数据库服务器通讯连接,所述控制终端上装配有报警模块、图像识别模块、影像运算模块、数据计算模块、模型训练模块和模型推理模块;
S2.通过控制终端配合5G网络和北斗通信模块采集多方面的实时数据,将目标区域位置数据进行定位,并将此区域的位置数据、高度数据、影像数据、各时段的地质变化数据、气象数据分别进行采集并保存;
S3.利用图像识别模块、影像运算模块配合数据计算模块来将实时变化的图像、影像、地质、气象变化数据同历史数据进行比对与实时计算,配合监测预警模型,将加速变形阶段与急剧变形阶段的转折点确定相应的监测预警值;
S4.通过模型训练模块来对持续更新的数据进行计算,反复训练监测预警模型,期间配合模型推理模块来排除正常的地质变化和异常变化值,持续优化预警模型来提高预警的准确度;
S5.控制终端持续接收各项数据变化信息,对各时段的数据进行计算与比对,输出各个影像之间的毫米级差异变化图,若出现地质灾害情况则由预警模型监测到异常,并配合报警模块将报警信息同时传输至控制终端和数据库服务器。
优选的,所述基于5G、北斗通信智能切换的地质灾害实时监测系统基于5G互联网通信技术的TCP/IP网络数据传输协议,实现北斗通信模块与控制终端的监测数据远程共享、上传,通过北斗通信模块接收北斗卫星所获得的位置数据、高度数据、影像数据、各时段的地质变化数据和气象数据,通过网络发送到数据库服务器。
优选的,所述控制终端配合无线通讯模块对数据库服务器进行实时的地质灾害情况的更新与展示,包括监测位置信息、实时影像数据、地质变化数据与气象数据,并将计算与比对后的异常变化值进行公示,确保预警的可视化,以便管理单位及时做出反应。
优选的,所述控制终端将图像识别模块与影像运算模块所分析的画面与影像进行存储,同时配合数据库服务器来对此类影像进行分类,将其与相应的时间戳进行关联并更新至数据库服务器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智想北斗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智想北斗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444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