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连接器、充电桩及充电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43910.4 | 申请日: | 202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901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张铱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道通合创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16 | 分类号: | B60L53/16;B60L53/31;B60L53/3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六加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2 | 代理人: | 谢俊杰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充电 系统 | ||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能传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充电桩及充电系统。电连接器包括壳体、接头和冷却介质壳体设有收容腔和相对设置的两通孔,收容腔通过通孔与外界连通。接头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二部分设置于第一部分的两端,接头插接于壳体,第一部分位于收容腔内,第二部分自通孔穿出,并暴露于壳体的外表面,第一部分经过绝缘处理和导热处理。冷却介质收容于收容腔内。通过上述结构,第一部分在经过表面处理后,可以获得优良的绝缘以及导热效果,从而使得接头产生热量后,通过冷却介质直接进行散热。同时,在绝缘处理后可以有效防止接头漏电。从而提高电能的传输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能传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充电桩及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四大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其他新能源(如超级电容器、飞轮等高效储能器)汽车等。非常规的车用燃料指除汽油和柴油之外的燃料。以电能为动力的汽车为例,为了保证车辆的续航能力,以及使用效率,为其充电的设备朝着高功率的方向进行研发。
在发明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在电能传输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热能的产生和传递。如果不及时散热,则会大大影响车辆的充电效率。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充电桩及充电系统,以改善目前电连接器的冷却介质无法与接头直接进行热交换,降低散热效果的现状。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壳体、接头以及冷却介质。所述壳体设有收容腔和相对设置的两通孔,所述收容腔通过所述通孔与外界连通。所述接头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的两端,所述接头插接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第二部分自所述通孔穿出,并暴露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所述第一部分经过绝缘处理和导热处理。所述冷却介质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部分的绝缘处理和导热处理包括:浸塑工艺、喷塑工艺、表面陶瓷化和阳极氧化。
可选地,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换液组件,所述换液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并且所述换液组件与所述收容腔连通,所述换液组件用于所述冷却介质的流通。
可选地,所述换液组件包括第一导液管,所述第一导液管的两端均与所述收容腔连通,所述冷却介质在所述第一导液管和所述收容腔内循环。
可选地,所述换液组件包括第二导液管和第三导液管,所述第二导液管和第三导液管的均与所述收容腔连通,所述冷却介质自所述第二导液管流入所述收容腔后,从所述第三导液管流出。
可选地,所述第二导液管和第三导液管连接于所述壳体相对的两端。
可选地,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锁定件,所述锁定件固定于所述接头和所述壳体之间,所述锁定件用于固定所述接头和所述壳体之间的连接。
可选地,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固定于所述通孔处,所述密封件用于将所述收容腔与外界隔开。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充电桩,所述充电桩包括上述电连接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又提供了一种充电系统,所述充电系统包括上述电连接器,和/或所述充电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道通合创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道通合创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439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屏幕挂灯及其悬挂方法
- 下一篇:吹胀板结构及其应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