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5G承载网接入层和汇聚层之间的业务转发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43418.7 | 申请日: | 202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280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郑维通;张丽华;魏可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维通 |
主分类号: | H04W28/06 | 分类号: | H04W28/06;H04Q11/00;H04Q11/04;H04L12/46;H04L45/745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宫兆俭 |
地址: | 27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承载 接入 汇聚 之间 业务 转发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5G承载网接入层和汇聚层之间的业务转发方法,所述5G承载网的接入层包括若干个节点;汇聚层也包括若干个节点,且接入层若干节点中的首尾节点上联到汇聚层若干节点中的首尾节点上构成环形组网;对于接入层层内业务转发任务,采用端口级FlexE技术,在环内相邻节点之间建立共享的FlexE通道,遵循传统数据转发方式;对于接入层与汇聚层之间跨层业务转发任务,采用通道级FlexE技术,只有上下业务的接入层节点与汇聚层节点进行业务转发时进行封装、解封装操作,而对于接入层其他节点之间或汇聚层各节点之间进行业务转发时采用FlexE时隙交叉的方式在shim层进行交换。本发明能有效降低业务转发时延,增强业务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5G承载网接入层和汇聚层之间的业务转发方法,属于通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时分复用:一种数字多路复用技术,实现两个以上的信号或者数据流同时在一条通信线路上的子信道上传输,但在物理上来看,信号或者数据流是轮流占用物理信道的。时间域被分成周期循环的一些小段,每段时间长度是固定的,每个时段用来传输一个子信道。比如子信道1占用时间段1,子信道2使用时间段2,当最后一个子信道传输完毕,这样的过程将会再重复来传输新的帧。
FlexE采用时分复用技术,通过在以太网L2(数据链路层OSI-MAC)/L1(物理层OSI-PHY)之间增加FlexE Shim层,实现了L1层、L2层解耦,将L1层的物理端口速率,划分成若干子速率的“时隙”,每个子速率都可以对应1个L2层,由于在划分“时隙”的时候采用时分复用方式,因此每个“时隙“的带宽都是刚性的,互不影响,一个”时隙“发生拥塞,不会导致其它”时隙“拥塞,从而将时分复用的刚性带宽与分组复用的共享带宽相结合,满足不同业务需求。
5G具有很多新型应用,业务特点主要包括超高带宽、超低时延、超高可靠性。传统的承载网主要针对超高带宽设计,从节约投资及网络维护角度出发,承载网分层设计,分为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接入层一般采用环形方式,环上节点首尾相连,最终上联到汇聚层设备,受限于组网方式,每个节点上的业务都要经过其他节点逐跳转发,这必然引入业务传递时延,并且各个节点的业务互相影响,当一个节点出现拥塞,会导致全环业务都受影响。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提高业务转发效率,提高业务质量的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出了一种5G承载网接入层和汇聚层之间的业务转发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5G承载网接入层和汇聚层之间的业务转发方法,所述5G承载网的接入层包括若干个节点,若干个节点之间通过光纤链路连接;汇聚层也包括若干个节点,若干个节点之间通过光纤链路连接,且接入层若干节点中的首尾节点上联到汇聚层若干节点中的首尾节点上构成环形组网;通过同时部署FlexE端口级技术和通道级技术,实现环内业务就近转发,出环业务一跳直达的目的;
对于接入层层内业务转发任务,采用端口级FlexE技术,在环内相邻节点之间建立共享的FlexE通道,遵循传统数据转发方式;
对于接入层与汇聚层之间跨层业务转发任务,采用通道级FlexE技术,使接入层的每个节点都与汇聚层的每个节点实现逻辑直联,只有上下业务的接入层节点与汇聚层节点之间进行业务转发时进行封装、解封装操作,而对于其它接入层各节点之间或汇聚层各节点之间进行业务转发时采用FlexE时隙交叉的方式在shim层进行交换。
优选地,所述传统数据转发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接入层首处节点接收到业务数据包后,进行数据封装操作,封装目的节点IP地址、下一跳节点的MAC地址,然后通过互联接口转发给下一节点处理;
步骤S2:下一节点接收到业务数据包之后,先进行数据解封装操作,然后封装下一跳二层MAC地址,并通过互联接口转发给下一节点处理;
步骤S3:后续若干节点之间的业务转发方式与步骤S2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维通,未经郑维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434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