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道路防撞设施强度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43207.3 | 申请日: | 202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237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李光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光辉 |
主分类号: | G01N3/30 | 分类号: | G01N3/30;G01N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6000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道路 设施 强度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道路防撞设施强度检测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承载板,所述承载板顶部靠近右侧处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左侧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固定板顶部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顶部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底板顶部有圆板,所述圆板外侧边缘套接有轴承,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轴承底部固定连接在弧形槽内腔侧壁上,所述承载板顶部靠近右侧处固定连接有电机,通过小型车头、大型车头、中型车头、限位杆、第二固定块、第二插杆、圆板、轴承、底板、气缸等结构的相互配合,可实现模拟各种类型的车辆车头对道路防撞桶进行撞击,该装置与传统的实验方式相比可大大减少实验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防撞设施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道路防撞设施强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防撞桶对司机安全行驶意义重大,它一般被放置在隔离栏的两端或公交站台边,为驾驶员在夜间行驶提供醒目的标志,可以有效避免车辆“误伤”隔离栏或公交站台现象的发生。
厂家在生产道路防撞桶时,需要对道路防撞桶的防撞效果进行检测,而现有的道路防撞桶在进行检测时大部分都是通过试验车进行加速,对道路防撞桶进行撞击,再通过记录人员对道路防撞桶的强度进行记录,该方式虽然实现了对道路防撞桶的强度进行检测的目的,但试验成本太过于高昂,很容易造成实验车辆的损坏。
发明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道路防撞设施强度检测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承载板,所述承载板顶部靠近右侧处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左侧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固定板顶部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顶部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底板顶部有圆板,所述圆板外侧边缘套接有轴承,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轴承底部固定连接在弧形槽内腔侧壁上,所述承载板顶部靠近右侧处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动力输出轴外侧边缘靠近左端处套接有主动槽轮,所述主动槽轮顶部有从动槽轮,所述主动槽轮和从动槽轮之间有皮带,所述主动槽轮和从动槽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从动槽轮左侧圆心处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左端贯穿圆板圆心处,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承载板顶部靠近左侧处有调节机构。
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承载板顶部靠近左侧处的竖板,所述竖板右侧固定连接有角度调节板,所述角度调节板上开设有U形槽,所述角度调节板底部中心处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与U形槽内腔为相互贯通设置,所述角度调节板前侧中心处固定连接有齿块,所述U形槽前侧靠近右侧处有齿轮,所述齿轮圆心处贯穿设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外侧边缘靠近前端处套接有限位块,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块后侧靠近右侧处固定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后端延伸至U形槽内腔,且所述调节杆外侧边缘与U形槽内腔侧壁为相互贴合设置,所述传动杆外侧边缘靠近中心处套接有移动块,所述角度调节板后侧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两个横杆,两个所述横杆以移动块中心轴线为对称轴呈上下对称设置,两个所述横杆均贯穿移动块内腔,所述竖板内腔靠近顶部处贯穿设有平移电动伸缩杆,所述平移电动伸缩杆右端贯穿位于左侧的连接板内腔,所述平移电动伸缩杆右端固定连接在移动块左侧处。
优选的,所述气缸左端开设有插槽,所述气缸左端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左侧固定连接有中型车头,所述第一固定块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插杆,所述第一插杆右端插接在插槽内腔。
优选的,所述圆板左侧靠近上下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杆,两个所述限位杆左端均开设有盲孔,位于顶部的所述限位杆左端有小型车头,位于底部的所述限位杆左端有大型车头,所述小型车头和大型车头右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块右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插杆,两个所述第二插杆右端均插接在相邻的盲孔内腔。
优选的,所述承载板顶部靠近左侧处固定连接有竖直电动伸缩杆,所述竖直电动伸缩杆顶端开设有固定槽。
优选的,所述承载板顶部靠近左侧处设有道路防撞桶,所述道路防撞桶与竖板右侧靠近底部处为相互贴合设置。
优选的,所述传动杆后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内腔靠近后侧处贯穿设有摆动杆,所述摆动杆右端固定连接有电磁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光辉,未经李光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432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