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耳录音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42919.3 | 申请日: | 2022-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834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吕鸿祥;卢明辉;张胜;谢海圣;王珏;袁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声学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1C7/16 | 分类号: | G11C7/16;H04R1/08 |
代理公司: | 苏州根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6 | 代理人: | 朱华庆 |
地址: | 2155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录音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耳录音装置,它包括具有外腔的外壳和连接在所述外壳上的左耳模型和右耳模型,所述左耳模型和所述右耳模型中均设置有耳廓和与所述耳廓连通的耳道,所述耳道内端设置有声音传感器,所述耳道是仿真形状的。由于耳道是仿真形状的,从而对人耳道的滤波影响进行了考虑,从而接收的声音更贴近人耳实际听到的声音特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耳录音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双耳录音产品,采用的人耳模型要么是参照欧美人种的数据进行设计,要么模型比较粗糙,不符合声学要求。而且大部分不带耳道只有耳廓部分,或者只有一段圆柱形通道(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5829940U”和“CN207020987U”),没有一款按着中国人耳廓耳道数据制作的双耳录音产品。
根据头相关传递函数的研究,人耳廓类型、耳廓尺寸、耳道长度和形状等生理结构对声音有着综合滤波作用,对声音的定位以及鼓膜处接收的声音特性有一定影响。目前市面上的双耳录音产品,只考虑了耳廓部分的影响,没有考虑耳道部分,并且不同国家和人种的耳朵也有所差异,无法完全模拟中国人对声音的滤波效果,所以本发明内容是为了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双耳录音装置,解决了耳道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耳录音装置,它包括具有外腔的外壳和连接在所述外壳上的左耳模型和右耳模型,所述左耳模型和所述右耳模型中均设置有耳廓和与所述耳廓连通的耳道,所述耳道内端设置有声音传感器,所述耳道是仿真形状的。
优选地,所述耳廓和/或所述耳道形状是采集若干名青年耳数据后的平均耳道模型。
优选地,所述声音传感器是1/4英寸预极化仿鼓膜的传声器。
进一步地,所述声音传感器采用直流电池供电。
优选地,所述耳道深度为30.1mm~40.1mm,耳道最宽度为8.5mm~9.5mm,耳道平均宽度为6.5mm~7.5mm。
进一步地,所述耳道深度为30.6mm,耳道最宽度为9mm,耳道平均宽度为7mm。
优选地,所述耳廓最大宽度28mm~29mm,容貌耳长56mm~57mm,耳廓最大长度59.3mm~60.3mm,耳甲腔宽度15.2mm~16.2mm,耳内腔长度39.1mm~40.1mm,耳廓旋转角为20°~21°。
进一步地,所述耳廓最大宽度28.5mm,容貌耳长56.5mm,耳廓最大长度59.8mm,耳甲腔宽度15.7mm,耳内腔长度39.6mm,耳廓旋转角为20.5°。
优选地,所述外壳是两端直径大于中间直径的管状体,两端部的直径大于100mm,且所述左耳模型和所述右耳模型分别安装在所述外壳的两端开口处,左右耳道口距离14cm~15cm。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包括可分离的上壳与下壳,所述外壳两端内圈设置有至少一圈嵌槽,所述左耳模型和右耳模型外周面设置有镶嵌在所述嵌槽内的凸缘。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的双耳录音装置,由于耳道是仿真形状的,从而对人耳道的滤波影响进行了考虑,从而接收的声音更贴近人耳实际听到的声音特性。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拆分示意图;
图2优先实施例的中剖图;
图3是耳道参数示意图;
图4是耳廓参数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声学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声学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429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