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吞咽障碍患者的进食辅助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42523.9 | 申请日: | 202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866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石玮玮;鲁丽莎;马士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骨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5/00 | 分类号: | A61F5/00;A61J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邹仕娟 |
地址: | 61004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吞咽 障碍 患者 进食 辅助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吞咽障碍患者的进食辅助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食物的选择:进食的食物一般以流质以及半流质状态食物为宜。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对进食食物、进食环境、进食体位以及进食方式进行严格把控,一方面能够根据不同患病程度吞咽患者的自身情况来选用合适的进食体位,另一方面通过严格把进食方式、进食温度以及进食环境来有效避免患者在进食出现呛食的现象,大大提高了吞咽患者的辅助进食效率以及进食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吞咽障碍患者进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吞咽障碍患者的进食辅助方法。
背景技术
吞咽是最复杂的躯体反射之一,需要有良好的口腔、咽、喉和食管功能的协调,吞咽障碍可导致脱水、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而死亡,从吞咽开始到食物到达贲门,经历上述复杂的过程,所需时间仅为几秒钟;这表明正常人类的吞咽反射弧上某个环节受损伤时,就会发生吞咽困难;吞咽困难的患者有的会因被吞咽的食物经常误入气管而引起肺部感染即所谓的吸入性肺炎而丧生。故在发病初期出现吞咽活动不协调、吞咽时常发生呛咳现象,就应引起注意并及早检查治疗。一般吞咽障碍患者在进食时由于无法进行自理,因而需要人工进行辅助进食。
然而目前在对吞咽障碍患者进行辅助进食时多是直接将流食用勺子喂到患者口部,一方面在喂食时容易因对患者体位把控不精准而导致患者流食无法顺利通过患者食道,另一方面容易在喂食因对食物的温度以及微量把控不精准而导致患者在喂食过程中出现呛食现象,大大降低了吞咽患者的辅助进食效率以及进食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吞咽障碍患者的进食辅助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吞咽障碍患者的进食辅助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食物的选择:进食的食物一般以流质以及半流质状态食物为宜;
步骤2:体位的选择:对于无法坐立进食的患者在进食时,应保持身体躯干与水平面呈25-30°夹角,与此同时在患者颈部布设靠枕,以使患者咽喉与水平面呈55-60°夹角;对于能够正常坐立进食的患者在进食时,要求患者于适宜高度的餐桌前,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上身前倾,双足完全着地而进食,这样既能保持姿势稳定,还不会有食物吸入气道的危险;
步骤3:进食环境:在给患者喂食的时候要周围环境保持安静,避免在进食时患者注意力的分散;
步骤4:进食护理:对于躺卧位已经完全无法张嘴进食的患者,直接采用鼻饲的方式来将食物逐步摄入到患者体内;对于躺卧位能够张嘴进食的患者以及能够坐立进食的患者,在进食时应保持微量多次的进食方式来进行进食护理。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进食的食物还要满足以下特点:柔软、密度、形状均一;有适当的粘性,不易松散;易于咀嚼,通过咽、食道易变形;不易在粘膜上粘附残留。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食物在食用时温度应保持在35-37℃之间,通过对食物温度进行严格把控,能够避免因食物温度过高或过低而在进食时对患者咽喉造成刺激,确保患者在进食的舒适度以及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躺卧位的患者在进食时,患者身体躯干与水平面夹角以30°为最佳,患者咽喉部与水平面夹角以60°为最佳,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在躺卧进食时的呛食现象,确保食物在患者食道内顺利流动。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在对坐立患者进行喂食时,每次的喂入量以1-4ml为宜,能够确保食物的正常喂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通过对进食食物、进食环境、进食体位以及进食方式进行严格把控,一方面能够根据不同患病程度吞咽患者的自身情况来选用合适的进食体位,另一方面通过严格把进食方式、进食温度以及进食环境来有效避免患者在进食出现呛食的现象,大大提高了吞咽患者的辅助进食效率以及进食的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骨科医院,未经四川省骨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425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