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门跨式差异沉降自动化测量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10339606.2 | 申请日: | 2022-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912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李北超;梅淼;侯广斌;于彬;杨明;陈稷;金大春;李洪毅;李琪;王振玲;刘雪梅;杨金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5/00 | 分类号: | G01C5/00;F16M1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翔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16 | 代理人: | 李勇 |
地址: | 10008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门跨式 差异 沉降 自动化 测量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门跨式差异沉降自动化测量系统,包括垫板组件、支撑组件、测距组件、数据传输组件和软件平台,测距组件包括测距传感器和接收板,数据传输组件将测距传感器与接收板间的垂直距离传输至软件平台存储并根据差异沉降值分析两侧沉降平台是否沉降趋于稳定。本发明通过机器监测两侧沉降平台的差异沉降值进行稳定性分析,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检测精度,同时避免了根据经验施工,既防止延长工期,又防止提前施工形成安全隐患,科学指导施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门跨式差异沉降自动化测量系统。
背景技术
如今测量在施工中的后浇带两侧的基础底板的差异沉降值时,一般采用水准仪或者全站仪,需要在无沉降的位置对两侧沉降平台分别测量高程并分析高程数据,这就占用了测量人员的大量时间,而且限制了一天的监测次数,给施工带来诸多不便,甚至很多时候,沉降平台是否沉降稳定主要通过工人的经验判断,但对于不同的底板平台,由于地质条件的不同,受到的负载不同,气候不同,导致通过经验判断进入下一步施工工序的期限并不准确,有时不需等待却依旧进行等待,延长了工期,有时需要等待却未等待,提早浇注后浇带会造成潜在的安全隐患。
中国专利公开号:CN211079847U。公开了一种用于差异沉降的测量装置,包括:左连接板,连接第一路基;右连接板,连接第二路基;测量装置本体,连接所述左连接板与所述右连接板,且所述测量装置本体测量有关差异沉降值的数据;通讯装置,发送有关差异沉降值的数据;服务器,接收并显示有关差异沉降值数据。专利CN211079847U通过所述测量装置本体测量有关差异沉降值的数据,再将有关差异沉降值的数据实时发送至后台服务器,后台服务器实时分析该数据并得出差异沉降值;由此可见,目前本行业,存在以下问题:
人为监测两侧沉降平台的差异沉降值费时费力,并且测量精度较低。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门跨式差异沉降自动化测量系统,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花费时间久且测量精度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门跨式差异沉降自动化测量系统,包括,
垫板组件,包含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所述第一垫板和所述第二垫板设置在不同的沉降平台上;
支撑组件,其设置在所述垫板组件的上方,为刚性结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设置在所述第一垫板上,所述第二支撑杆设置在所述第二垫板上,两个支撑杆中一个为拐杆,另一个为立杆或拐杆;
测距组件,其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上,所述测距组件包括测距传感器和接收板,所述测距传感器固定在拐杆伸向另一侧沉降平台的横杆上,所述接收板设置在另一个支撑杆上,且测距传感器与接收板上下正对;测距组件能够测量测距传感器和接收板的垂直距离;
数据传输组件,其与所述测距传感器相连,能通过所述数据传输组件传输所述测距组件检测到的测距传感器和所述接收板的垂直距离数据;
软件平台,其与所述数据传输组件无线连接,能够接收数据传输组件传输的所述垂直距离数据,并通过对所述垂直距离数据进行分析,判断两侧沉降平台的相对沉降情况,并根据相对沉降情况判定两侧沉降平台间的沉降是否平稳。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垫板上的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垫板上的所述第二支撑杆,当第一支撑杆为拐杆且第二支撑杆为直杆时,
测距传感器安装在拐杆伸向第二垫板所在沉降平台的横杆上,且接收板安装在直杆上时,测距传感器的激光发射口垂直向下,且正对接收板;
测距传感器安装在直杆上,且接收板安装在伸向第二垫板所在沉降平台的横杆上时,测距传感器的激光发射口垂直向上,且正对接收板;
当第一支撑杆为拐杆且第二支撑杆也为拐杆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396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