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利工程生态修复护坡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37037.8 | 申请日: | 2022-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455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葛晓凯;王耀;耿冬翠 | 申请(专利权)人: | 蒙城县水利局建筑工程队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E03B3/02;E03F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35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利工程 生态 修复 护坡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生态修复护坡,该护坡的坡底一侧挖设有蓄水池,且护坡坡面上间隔埋设有多个拱形支托梁,拱形支托梁具有沿其长度方向贯通的空腔,拱形支托梁的开口朝外,沿所述护坡的长度方向铺设有位于其坡顶一侧的导水管,导水管的侧壁上开设有朝向护坡坡面的出水口,所述蓄水池内设有抽水泵,抽水泵的出口连接有出水管,出水管的另一端连接至导水管,所述护坡坡顶开设有集水孔,集水孔上连接有与所述蓄水池相连通的进水管。本发明一方面可以提高护坡的整体强度,另一方面可以独立满足坡面植被生长的日常灌溉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边坡生态修复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生态修复护坡。
背景技术
随着大规模公路、水电、市政以及采矿工程等的建设,会形成了大量裸露的高边坡或建设施工完成的水利工程护坡,诱发了一系列的安全和环境问题,例如水土流失、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问题以及次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生命健康和安全。
对于土质边坡的修复主要有两中方案:第一种方案是单独利用植物,对边坡进行防护绿化,如植物篱笆、植物桩、植树、栽草皮等;另一种方案采用植物和护坡建筑物或土工材料配合对边坡进行防护和绿化,如绿化墙、框格绿化法、植生带绿化法、土工网绿化法等。但是这些绿化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对坡度、土质、自然要素、施工条件等都有特定的要求,形成的边坡植物稳固性差,边坡上植物的灌溉要求得不到有效保障,带来了一些修复效果差等问题。
为此,亟需研发设计一种适用于水利工程的生态修复护坡,一方面能够达到对边坡生态修复的效果,另一方面修复后的边坡整体强度需要进一步加强。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利工程生态修复护坡,一方面可以提高护坡的整体强度,另一方面可以独立满足坡面植被生长的日常灌溉要求。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水利工程生态修复护坡,该护坡的坡底一侧挖设有蓄水池,且护坡坡面上间隔埋设有多个拱形支托梁,拱形支托梁具有沿其长度方向贯通的空腔,拱形支托梁的开口朝外,沿所述护坡的长度方向铺设有位于其坡顶一侧的导水管,导水管的侧壁上开设有朝向护坡坡面的出水口,所述蓄水池内设有抽水泵,抽水泵的出口连接有出水管,出水管的另一端连接至导水管,所述护坡坡顶开设有集水孔,集水孔上连接有与所述蓄水池相连通的进水管。
更进一步地,所述拱形支托梁的横截面呈槽形,且槽口朝外,所述拱形支托梁的两侧壁分别开设有多个过水孔。
更进一步地,所述拱形支托梁由透水、透气材料一体浇筑成型。
更进一步地,位于最高位置的所述拱形支托梁的空腔分别与所述导水管侧壁的出水口相接通,位于最低位置的拱形支托梁的空腔分别通过集水管与进水管相接通。
更进一步地,所述蓄水池的顶端安装有封盖,封盖上设有漏水口。
更进一步地,所述护坡坡面上依次铺设有碎石层、营养基质层、高强度护坡网格,高强度护坡网格固定连接于所述护坡坡面上,碎石层的粒径不大于2cm,营养基质层的厚度为4~8cm。
更进一步地,所述高强度护坡网格的网格内填充有矿物废渣,矿物废渣是由以下重量份的配料混合而成:10~12份石灰渣、4~8份高炉矿渣、8~10份铁矿渣、1-2份铜矿渣。
更进一步地,所述高强度护坡网格的各个网格内均置入草种。
更进一步地,所述营养基质层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均匀搅拌而成:6~10份椰糠、10~12份河道污泥、40~50份泥炭、14~16份陶粒。
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蒙城县水利局建筑工程队,未经蒙城县水利局建筑工程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370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