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内饰用三防负氧离子整理剂、制备方法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36595.2 | 申请日: | 202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730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韩冰;丛穆;郑虹;白雨萍;苏阳;陈宠;高宏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5/277 | 分类号: | D06M15/277;D06M13/513;D06M13/395;D06M15/13;D06M11/79;D06M10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翔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60 | 代理人: | 任宗华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内饰用三防负氧 离子 整理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内饰用三防负氧离子整理剂、制备方法及应用,所述三防负氧离子整理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阳离子型的含氟高分子化合物1‑8份,有机硅氧烷1‑3份,异氰酸酯0.5‑2份,有机改性的海藻纤维/蛭石负氧离子整理剂2‑10份。本发明的三防负氧离子整理剂和整理工艺,能够使得汽车内饰用织物面料三防性能达到:防水性能4.5级,防油性能6级;马丁代尔耐磨后的防水性能4级,防油性能5级;耐光老化后防水防油性能不变;本发明制得的织物面料负氧离子功能:负氧离子浓度≥1700个/cm3。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涉及汽车内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内饰用三防负氧离子整理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关注车内的空气质量、内饰织物的品质感。
车内空气质量,包括气味、VOC、颗粒污染物等,严重影响驾乘人员的身体健康。负氧离子,能触碰和捕捉漂浮空气中的微粒和带正电的污染物,使其发生沉降,并能与甲醛、苯等气态污染物反应,转化成对人体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从而起到净化空气质量的作用。然而传统的汽车内饰用织物面料不具备释放负氧离子的功能。
传统的汽车内饰用织物面料在应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被弄脏,并且污物往往是来自正面垂直方向,具有较大的冲击力,同时其在汽车生命周期内不易经常清洗。然而传统的织物面料不具备三防性能(即防水、防油、防污)或耐久保持性差,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中国专利申请CN 109371707A公开了一种防污负离子织物护面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在纺织物编织层表面附加一层新的负氧离子涂覆,其涂覆厚度为0.1-1.5mm,负氧离子海洋生物纤维素纳米粉料加入总质量比0.3%-21%,涂覆工艺为干法成膜,即将涂层剂用稀释后,在添加所需助剂调配成可用浆料,均匀的涂敷在织物上,之后对涂过的织物进行加热,待溶剂和水蒸发后涂层剂即可在织物表面形成一层薄而坚韧的膜,其将提取的海洋生物纤维素纳米粉料,经红外线电离水分子,使其释放负氧离子,将坯布通过负离子处理液、防污整理剂等浸轧或表面涂覆后,达到目标值。该文献中使用涂覆成膜工艺会导致织物的透气性降低,不具备长效防污性能,海洋生物纤维素的均匀分散性不佳,限制了其适用范围。
中国专利申请CN 107225829A公开了一种可释放负氧离子的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该无纺布包括从内向外依次设置的无纺布本体层、拒水涂层和网格保护层,所述的无纺布本体层由聚丙烯纤维构成,聚丙烯纤维内均匀分散有电气石颗粒和活性炭颗粒,电气石颗粒的粒径为2~5μm,活性炭颗粒的粒径2~5μm,聚丙烯纤维的直径为10~20μm。其制备方法是先将聚丙烯纤维、电气石颗粒、活性炭颗粒混炼挤出制得复合母粒,复合母粒经高温熔融纺丝制得可释放负氧离子的无纺布,表面涂覆聚四氟乙烯涂层,制备得到拒水性好的负氧离子功能无纺布。该文献使用的熔融纺丝工艺步骤复杂,生产周期长,同时不具备长效防污功能,限制了其适用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365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