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应力疏导的无砟轨道裂纹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36002.2 | 申请日: | 202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072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易强;刘伟斌;王继军;王梦;施成;刘海涛;宁娜;赵磊;尤瑞林;杜香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1B21/32;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刘娜 |
地址: | 10008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应力 疏导 轨道 裂纹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基于应力疏导的无砟轨道裂纹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道床变形情况,选取道床板(10)应力疏导区;
测量所述应力疏导区内的钢轨(11)和所述道床板(10)的下部结构的变形数据;
建立轨道系统应力仿真分析模型,将所述变形数据导入所述轨道系统应力仿真分析模型,并计算确定应力控制断面;
根据所述应力控制断面,确定应力疏导方案;
在所述道床板(10)表面设置应力释放沟槽,引导裂纹扩展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应力疏导的无砟轨道裂纹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所述道床变形情况时,根据动检车数据确定所述道床变形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应力疏导的无砟轨道裂纹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所述道床变形范围后,确定所述道床变形范围内的轨道结构状态、所述道床的基础结构是否存在裂纹、轨道结构层间离缝数据,以得出应力疏导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应力疏导的无砟轨道裂纹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测量所述应力疏导区域内的所述钢轨(11)和所述道床板(10)的下部结构变形数据时,采用轨检小车测量所述应力疏导区域的所述钢轨(11)的绝对或相对高程,绘制所述钢轨(11)的连续变形曲线,并在道床板(10)的下部结构布置测点,测定所述应力疏导区域内的道床板(10)的下部结构变形曲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应力疏导的无砟轨道裂纹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建立轨道系统应力仿真分析模型,将所述变形曲线导入所述轨道系统应力仿真分析模型,并计算确定应力控制断面时,所述轨道系统应力仿真分析模型至少包括钢轨、扣件、轨枕、道床、道床板(10)的下部结构,并将测定应力疏导区域内道床板(10)的下部结构变形曲线作为边界条件导入模型中,分析道床板(10)受力变形特征,根据最大应力区域确定应力控制断面。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应力疏导的无砟轨道裂纹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所述应力疏导方案时,所述应力疏导方案包括所述应力释放沟槽设置位置、相邻的所述应力释放沟槽的间隔、所述应力释放沟槽的几何形状、所述应力释放沟槽的深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应力疏导的无砟轨道裂纹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应力释放沟槽的间隔大于1个扣件间距。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应力疏导的无砟轨道裂纹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应力释放沟槽的深度大于等于5mm且小于等于15mm;和/或
所述应力释放沟槽的的宽度小于等于10mm。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应力疏导的无砟轨道裂纹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释放沟槽呈V字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应力疏导的无砟轨道裂纹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道床板(10)表面设置所述应力释放沟槽时,采用线切割的方式设置所述应力释放沟槽,并在切割的同时注水,在切割完成后,对所述应力释放沟槽进行打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3600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