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转撑开融合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34814.3 | 申请日: | 202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673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吴浩;王凯;王卡;刘建国;段红平;董骧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地址: | 10005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撑开 融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转撑开融合器,属于骨科植入物技术领域,所述旋转撑开融合器包括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上支撑板包括在中部铰接的一对上摆臂,下支撑板包括在中部铰接的一对下摆臂;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之间设有用于调节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之间距离并且使上支撑板的一对上摆臂和下支撑板的一对下摆臂旋转撑开的中间撑开结构。本发明的旋转撑开融合器在使用时,上下支撑板之间的高度可调节,以适应不同的椎间高度,且上下支撑板可在周向方向上旋转撑开,以增加支撑范围,从而有效防止融合器下沉,能够避免沉陷,使用效果大大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骨科植入物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旋转撑开融合器。
背景技术
脊柱产品相比其他产品线具有产品丰富、病症及入路多样的特点,其中椎间融合器产品根据椎体的不同,分为颈椎及胸腰椎融合器,由早期的骨块,演化发展经历了钛合金融合器、peek(聚醚醚酮)融合器以及3D(三维)打印融合器,这些产品均通过设计不同的规格,在术中选择合适的长宽高度来配合产品,导致产品规格多样化,无法适应患者不同高度的椎间隙,因此可撑开融合器应运而生。
可撑开融合器是指高度可调节的融合器,在使用时,通过调节融合器的高度来适应不同的椎间高度,大大提高了融合器的通用性,也降低了手术的复杂程度,不用来回调换不同尺寸的融合器。然而,融合器在使用时,不仅面临椎间高度不同的问题,还有其它多方面的问题。例如,对于一些骨质疏松的病人(如老年人),融合器在长期使用压迫过程中,会出现沉陷,使用效果大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度可调节,能够避免沉陷的旋转撑开融合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旋转撑开融合器,包括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其中:
所述上支撑板包括在中部铰接的一对上摆臂,所述下支撑板包括在中部铰接的一对下摆臂;
所述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之间设有用于调节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之间距离并且使上支撑板的一对上摆臂和下支撑板的一对下摆臂旋转撑开的中间撑开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撑开结构包括支座,所述支座的中部上方设置有上导向柱,所述上支撑板的一对上摆臂围绕所述上导向柱铰接设置;
所述上导向柱上套设有用于驱动所述一对上摆臂中一个摆臂转动的第一驱动环和用于驱动所述一对上摆臂中另一个摆臂转动的第二驱动环;
所述支座上还设有用于推动所述第一驱动环和第二驱动环绕所述上导向柱反向转动的推杆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环的外表面设有与所述一对上摆臂中一个摆臂周向止转配合的第一卡耳,所述第一驱动环的下方设有与所述推杆组件相配合的第一顶推臂;
所述第二驱动环的外表面设有与所述一对上摆臂中另一个摆臂周向止转配合的第二卡耳,所述第二驱动环的下方设有与所述推杆组件相配合的第二顶推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环为内环,所述内环为一侧带有开口的C形环,所述内环包括上筒段和下筒段,所述第一卡耳位于所述下筒段的外表面;
所述第二驱动环为外环,所述外环套设在所述内环的上筒段上,所述第二顶推臂延伸穿过内环开口与所述推杆组件相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上导向柱的两侧设有一对斜槽,所述第一顶推臂和第二顶推臂分别位于所述上导向柱的两侧,所述第一顶推臂和第二顶推臂的内表面分别设有与所述一对斜槽相配合的滑块,从而当所述内环和外环转动使所述一对上摆臂旋转撑开时所述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耳的上端面与该第一卡耳周向止转配合的摆臂竖向挡止配合,以在内环向上移动过程中推动该摆臂向上移动,该摆臂为所述一对上摆臂中在所述上导向柱处位置靠下的摆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未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348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