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粒子真品保险包装产品及瓶盖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33861.6 | 申请日: | 202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720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陈柏霖;陈明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码一路(海南)人工智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55/02 | 分类号: | B65D55/02;B65D55/06;B65D23/00;G06Q3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70311 海南省海口市***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粒子 真品 保险 包装 产品 瓶盖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粒子真品保险包装产品及瓶盖,产品掩埋在随机分布的一堆颗粒物里;颗粒物及产品封装包装物内;颗粒物被固定不动;颗粒物的随机分布特征信息被用作存档防伪特征信息。产品包装开启后或被造假者打孔后,颗粒物的存档防伪特征消失,犹如一盘散沙,难以复原造假。本申请可防止打孔造假,可防止回收造假,可增加复制造假难度,可方便公众徒手甄别真假,可方便公众目视检验真假,可堵住骗保技术漏洞,可降低防伪保险责任。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信息查询类防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中国专利“真品保险防伪方法及系统(CN109658119B)”的一种改进应用技术。
背景技术
在中国专利申请“防打孔保险包装物(CN112061551A)”的背景技术里,曝光了一种防不胜防的打孔假酒。打孔假酒是在完全未开封的酒瓶上,打出小孔、抽出真酒、注入假酒后,再将小孔涂抹石膏堵住的一种造假现象。为防止这种打孔假酒,其专利申请“防打孔保险包装物(CN112061551A)”,提出了其在酒瓶上布设“微型电子防盗网”的技术方案,其技术方案虽然可行,但其制造和使用成本却很高。
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真品保险防伪方法及系统(CN109658119B)”,它给商品预设一种真品责任保险或/和保险单信息,并结合商品上防伪标识中的防伪特征信息在防伪查询系统数据库建立备案信息;在防伪查询系统反馈所查商品为真品的鉴别结论信息到查询者的智能手机的同时或之后,激活保险单,使保险单生效;用保险单向查询者提供所查商品为真品的第三方担保,以增强查询者对所查商品为真品的鉴别结论的信任。
中国专利“结构纹理防伪方法(CN1074563C)”选用具有随机结构纹理的承印材料制作印刷物;并给每一个印刷物印设上具有惟一性的编码;将印刷物上的随机结构纹理的特征信息拍摄采集下来,作为防伪信息,对应编码存档于防伪查验系统数据库中;供公众通过智能手机来查询验证印刷物上的随机结构纹理,是否与数据库中记录的防伪信息档案相符,从而验证真伪。该专利“将古老的虎符防伪原理与现代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相嫁接”,开创了防伪新领域,被“全国防伪办”和中国防伪行业协会,组织的国家级评审鉴定会评为“世界首创、国际领先、极难伪造、易于识别、长期有效”的防伪技术产品。经过20多年的推广,如今它已成为国内防伪市场上的主流防伪技术产品。
上述“结构纹理防伪方法(CN1074563C)”中,参杂于纸张等承印材料内部的随机分布的颗粒物等个性元素所形成的随机结构纹理。一直存在着这样一个应用难题:为了鉴别印刷仿冒的假纹理,用户需要不断宣传警示公众——纸内的纤维或亮片不是印刷墨迹,而是用针可调出的细小物体,敬请针挑检验,详情可百度2018年版“美孚全新包装正品识别指南视频”查看,从其识别指南视频中可看出,消费者需用针挑的办法检验亮片是否存在。由于购物时,99.9%的消费者手头没有针等锐器,所以,烫印伪造的假亮片等假纤维,消费者是难以针挑检验的。这可能使“真品保险防伪方法及系统(CN109658119B)”中的防伪保险责任加大。换言之,现有防伪保险技术存在易被骗保的技术漏洞。
如何增加“结构纹理防伪标识物(CN2365711Y)”的复制伪造难度、方便消费者徒手检验纹理、防止回收造假、堵住骗保技术漏洞、降低防伪保险责任,是“真品保险防伪方法及系统(CN109658119B)”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之一:提供一种粒子真品保险包装产品,以防打孔造假和回收包装物造假,以增加复制伪造难度,以方便公众徒手甄别真假,以堵住现有防伪保险技术易被骗保的技术漏洞。
本申请的目的之二:提供一种粒子真品保险瓶盖,以防打孔造假和回收包装物造假,以增加复制伪造难度,以方便公众徒手甄别真假,以堵住现有防伪保险技术易被骗保的技术漏洞。
一种粒子真品保险包装产品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粒子真品保险包装产品,包括颗粒物,颗粒物的随机分布特征信息被用作存档防伪特征信息、备案于接入互联网的防伪查验系统数据库中;其特征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码一路(海南)人工智能有限公司,未经一码一路(海南)人工智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338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ICT自检系统
- 下一篇:一种具有温度自补偿功能的光纤振动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