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电磁场调控的复合耗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10333840.4 | 申请日: | 2022-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438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发明(设计)人: | 高国强;彭伟;马亚光;闫丽婷;姚兆民;向宇;钱鹏宇;王青松;董克亮;许之磊;杨泽峰;吴广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超高压变电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73/18 | 分类号: | H01H73/18;H01H7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华智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70 | 代理人: | 李梦蝶 |
地址: | 61003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电磁场 调控 复合 耗能 装置 | ||
1.一种基于电磁场调控的复合耗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脉冲电流触发装置、液态金属耗能装置(8)、励磁线圈调控装置和氧化锌压敏电阻(9);
所述液态金属耗能装置(8)内置励磁线圈调控装置的励磁线圈,并设有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5);所述脉冲电流触发装置的触发端与液态金属耗能装置(8)的第一电极(21)连接;所述液态金属耗能装置(8)的第二电极(25)与氧化锌压敏电阻(9)的一端连接;所述氧化锌压敏电阻(9)的另一端与脉冲电流触发装置的公共端连接;所述励磁线圈调控装置还与脉冲电流触发装置通过磁场无线连接;
所述脉冲电流触发装置包括:第一直流电源(1)、限流电阻(2)、第一机械开关(3)、第二机械开关(10)、泄放电阻(11)、充放电电容(12)、可调电感(4)、第三机械开关(5)、感应线圈(6)和整流二极管(7);
所述第一直流电源(1)的正极与限流电阻(2)的一端连接;其负极分别与泄放电阻(11)的一端和充放电电容(12)的一端连接,并作为脉冲电流触发装置的公共端;
所述限流电阻(2)的另一端与第一机械开关(3)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机械开关(3)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机械开关(10)的一端、充放电电容(12)的一端和可调电感(4)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机械开关(10)的另一端与泄放电阻(11)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可调电感(4)的另一端与第三机械开关(5)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三机械开关(5)的另一端与感应线圈(6)的一端连接;
所述感应线圈(6)的另一端与整流二极管(7)的阳极连接;
所述整流二极管(7)的阴极作为脉冲电流触发装置的触发端;
所述感应线圈(6)还通过磁场与励磁线圈调控装置无线连接;
所述励磁线圈调控装置包括:第二直流电源(14)、保护电阻(15)、电磁开关(16)、可调电阻(17)、第一励磁线圈(24)、第二励磁线圈(26)、第一刚性连接导线(13)、第二刚性连接导线(27)、第三刚性连接导线(28)和第四刚性连接导线(29);
所述第一励磁线圈(24)的一端与第一刚性连接导线(13)的一端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刚性连接导线(27)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励磁线圈(26)的一端与第三刚性连接导线(28)的一端连接,其另一端与第四刚性连接导线(29)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刚性连接导线(13)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刚性连接导线(28)的另一端和可调电阻(17)的一端连接;
所述可调电阻(17)的另一端与电磁开关(16)的一端连接;
所述电磁开关(16)的另一端与保护电阻(15)的一端连接;
所述保护电阻(15)的另一端与第二直流电源(14)的正极连接;
所述第二直流电源(14)的负极分别与第二刚性连接导线(27)的另一端和第四刚性连接导线(29)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电磁开关(16)还通过磁场与脉冲电流触发装置的感应线圈(6)无线连接;
所述第一励磁线圈(24)和第二励磁线圈(26)均设置于液态金属耗能装置(8)内;
所述液态金属耗能装置(8)的壳体为绝缘外壳(20);
所述绝缘外壳(20)内设有绝缘隔板(18);
所述绝缘隔板(18)将绝缘外壳(20)的内腔划分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绝缘隔板(18)上设有贯穿的通流小孔(22);
所述第一励磁线圈(24)设置在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二励磁线圈(26)设置在第二腔体内;所述第一励磁线圈(24)和第二励磁线圈(26)分别置于通流小孔(22)两端的下方,其通电时的磁场方向均与通流小孔(22)的径向方向垂直;
所述第一励磁线圈(24)、第二励磁线圈(26)、第一刚性连接导线(13)、第二刚性连接导线(27)、第三刚性连接导线(28)和第四刚性连接导线(29)均包裹于绝缘皮层中;
所述绝缘外壳(20)的内腔填充有镓铟锡液态金属,填充高度大于通流小孔(22)的高度;所述镓铟锡液态金属上方填充抗氧化性气体;
所述绝缘外壳(20)上方还设有固定连接的绝缘顶盖(19);
所述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5)穿过绝缘外壳(20),分别于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内浸入镓铟锡液态金属;
所述第一刚性连接导线(13)、第二刚性连接导线(27)、第三刚性连接导线(28)和第四刚性连接导线(29)分别通过绝缘外壳(20)上的四个小孔(23)伸出绝缘外壳(20),连接励磁线圈调控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超高压变电分公司,未经西南交通大学;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超高压变电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3384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