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业务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33639.6 | 申请日: | 2022-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758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高滨;杨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8/71 | 分类号: | G06F8/71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林韵英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业务 处理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业务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接收请求方设备发送的业务配置请求,其中,业务配置请求中携带待配置的目标业务,以及目标业务所需的目标功能信息;响应于业务配置请求,从云平台中获取用于为目标业务提供基础功能的主应用框架;从云平台中获取目标功能信息对应的子应用框架;基于主应用框架和子应用框架构建目标业务对应的业务脚本文件。本申请在配置业务的过程中,在主应用框架的基础上,结合目标业务所需的目标功能信息对应的子应用框架,构建业务脚本文件,采用主应用框架和子应用框架的方式能够使业务配置具备良好的横向可扩展性和代码复用性,大大提高了开发的效率,实现了子应用级别的模块化编程。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业务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微前端是一种基于微服务的Web前端架构,它将微服务的理念应用于浏览器端,将Web应用由单一的单体应用转变为多个小型前端应用聚合为一的应用。各个前端应用可以独立开发、独立部署、独立运行,从而提升整个软件系统的开发及维护效率。而第三方接入可以在当前微前端架构的基础上,遵守微前端的接入规则,可以做到快速深度接入云平台以达到补齐短板,共建云平台生态圈。最终实现维护一套代码,满足不足产品需求的目标。
由于传统前端应用为单体的“巨石”应用,绝大多数的前端系统没有进行微服务化的代码改造,所以第三方的接入一般依托于在单体工程内部进行业务逻辑的重新开发,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如单点登录等进行系统的接入打通,但上述这两种方式都存在明显的缺点。
单体工程内的功能开发的缺点:前后端的开发工作量大且存在大量重复开发工作及重复测试的问题。单点登录第三方系统的方式的缺点:用户体验较差,两个系统存在较多重复的功能交叉,而且不能灵活进行搭配组装。最终没有达到真正的业务融合统一。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业务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包括:
接收请求方设备发送的业务配置请求,其中,所述业务配置请求中携带待配置的目标业务,以及所述目标业务所需的目标功能信息;
响应于所述业务配置请求,从云平台中获取用于为所述目标业务提供基础功能的主应用框架;
从所述云平台中获取所述目标功能信息对应的子应用框架;
基于所述主应用框架和所述子应用框架构建所述目标业务对应的业务脚本文件。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预先搭建的前端业务框架;
检测作用于所述前端业务框架的拆分操作,基于所述拆分操作确定所述前端业务框架中的主应用框架;
检测所述前端业务框架中除所述主应用框架之外的剩余业务框架,得到至少一个功能信息,并按照所述功能信息对剩余业务框架进行拆分得到至少一个初始子应用框架;
存储所述主应用框架以及初始子应用框架。
进一步的,所述基于所述主应用框架和所述子应用框架构建所述目标业务对应的业务脚本文件,包括:
获取所述主应用框架对应的第一配置信息,并基于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对所述主应用框架进行配置,得到目标主应用;
获取所述子应用框架对应的第二配置信息,并基于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对所述子应用框架进行配置,得到目标子应用;
基于所述目标主应用和所述目标子应用构建所述业务脚本文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336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据库系统及数据库系统的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汽车安全自动辅助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