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屏蔽片折弯结构、端子模块及连接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32257.1 | 申请日: | 202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249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范帅;周国奇;袁俊峰;鲁中原;王兴理想;王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48 | 分类号: | H01R13/648;H01R13/02;H01R13/405;H01R13/518 |
代理公司: | 洛阳华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203 | 代理人: | 李征 |
地址: | 471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屏蔽 折弯 结构 端子 模块 连接 | ||
本发明关于一种屏蔽片折弯结构、端子模块以及连接结构,屏蔽片折弯结构包括用于实现端子模块一侧屏蔽的屏蔽片,所述屏蔽片上设有若干用于容纳差分信号对插合端、实现相邻差分信号对插合端之间屏蔽的折弯,且上述折弯沿差分信号对插合端的排布方向错开一个差分信号对间隔设置。本发明通过在屏蔽片上间隔一个差分信号对设置折弯,使得同一端子模块的差分信号对位于折弯内的和位于折弯外的间隔分布,在满足折弯成型需求的同时,满足屏蔽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屏蔽片折弯结构,具有该屏蔽片折弯结构的端子模块以及具有该端子模块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高速连接器的端子模块,通常通过直接设置接地端子或对屏蔽片进行折弯来实现插合端差分信号对之间的屏蔽,但在对屏蔽片折弯时,受限于信号端子之间的间距,使得折弯宽度不足,无法实现相邻信号对之间的全面遮挡,需要增加额外的零件,以达到屏蔽效果。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屏蔽片折弯结构,使其通过在屏蔽片上错开一个差分信号对间隔分布折弯,该折弯能够容纳一个差分信号对,从而实现对差分信号对两侧的全面遮挡,无需其他部件配合,即可达到屏蔽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屏蔽片折弯结构,其包括用于实现端子模块一侧屏蔽的屏蔽片,所述屏蔽片上设有若干用于容纳差分信号对插合端、实现相邻差分信号对插合端之间屏蔽的折弯,且上述折弯沿差分信号对插合端的排布方向错过一个差分信号对间隔设置,使得在同一端子模块中,位于折弯内的差分信号对和无折弯包围的差分信号对间隔设置。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屏蔽片折弯结构,还包括用于实现端子模块另一侧屏蔽的屏蔽片,两屏蔽片上的折弯在差分信号对的排布方向上交错分布,使得每个差分信号对的插合端均位于一个折弯内,使得相邻两差分信号对的插合端位于不同屏蔽片折弯内。
前述的屏蔽片折弯结构,一个屏蔽片上的折弯与另一个屏蔽片接触,从而使得折弯内的差分信号对在信号传输的过程中可以更好的得到屏蔽,从而实现高速率的信号传输。
前述的屏蔽片折弯结构,所述屏蔽片上相邻折弯之间还设有与另一屏蔽片上的折弯对应的缺口,另一屏蔽片上的折弯尾部伸出有与该缺口侧壁接触的凸起,以便于两屏蔽片的接触固定和对插端的插入配合。
前述的屏蔽片折弯结构,所述凸起是折弯两侧折边沿差分信号对插合端的方向向后延伸形成的。
前述所述的屏蔽片折弯结构,其中所述的折弯与另一屏蔽片通过焊接的方式实现接触。
前述的屏蔽片折弯结构,所述端子模块中差分信号对的对数为偶数,两个屏蔽片的结构完全相同,使得在端子模块的装配和使用过程中,无需区分装配方向和使用方向,装配和使用更加便捷。
前述的屏蔽片折弯结构,端子模块中差分信号对两端均为插合端,所述屏蔽片两端均设有相应的折弯。
前述的屏蔽片折弯结构,所述屏蔽片上还错开一个差分信号对分布有若干用于容纳差分信号对压接端的折弯,且差分信号对压接端前端的压接部位伸出折弯。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可达到相当的技术进步性及实用性,并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通过在屏蔽片上间隔一个差分信号对设置折弯,使得同一端子模块的差分信号对位于折弯内的和位于折弯外的间隔分布,在满足折弯成型需求的同时,满足屏蔽需求。且当本发明屏蔽片有两个时,两屏蔽片上的折弯错对,由此使得位于一个屏蔽板折弯内的信号对和位于另一屏蔽板折弯内的信号对交错分布,使得端子模块在使用时整体受力均衡,屏蔽效果好,插合区的信号传输性能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322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