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抑制血管腔再狭窄的激光球囊导管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32206.9 | 申请日: | 2022-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865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张童;吴巍巍;张海涛;王子滔;李有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8/24 | 分类号: | A61B18/24;A61M2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徐章伟 |
地址: | 10221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抑制 血管 狭窄 激光 导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制血管腔再狭窄的激光球囊导管,包括导管结构和球囊。其中,导管结构包括位于外管内侧的导丝腔体、低功率光纤束和气管,低功率光纤束和气管均位于导丝腔体的外侧;低功率光纤束的前端及导丝腔体的前端均伸出外管,低功率光纤束的前端侧面用于输出低功率激光;球囊套设在导管结构的前端上,球囊与导管结构之间形成球囊气腔,球囊气腔与气管的前端连通,以便通过气管向球囊气腔输送气体使球囊膨胀,从而实现对血管进行扩张;球囊采用透光材质制成,以使低功率光纤束的前端侧面输出的低功率激光透过球囊照射到血管内壁上。本发明实现了在扩张血管狭窄部位的同时抑制血管腔再狭窄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抑制血管腔再狭窄的激光球囊导管。
背景技术
腔内微创介入治疗技术的出现为腔内血栓栓塞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等病症提供了强有力的治疗方案,而术后容易出现的血管腔再狭窄问题是现在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利用腔内介入器械进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时,血管内壁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损伤、摩擦等刺激,进而容易导致血管内壁的细胞增生,使得术后再次形成血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血管本身通路狭窄,容易导致心绞痛症状的复发,需要再次进行手术,部分患者还可能引发急性冠脉综合症,在外周血管中再次形成动静脉血栓、再次引发动脉硬化闭塞症等,大大降低手术预期临床效果,给病人带来痛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抑制血管腔再狭窄的激光球囊导管,可以在扩张血管狭窄部位的同时抑制血管腔再狭窄。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抑制血管腔再狭窄的激光球囊导管,包括,
导管结构,所述导管结构包括位于外管内侧的导丝腔体、低功率光纤束和气管,所述低功率光纤束和所述气管均位于所述导丝腔体的外侧;所述低功率光纤束的前端及所述导丝腔体的前端均伸出所述外管,所述低功率光纤束的前端侧面用于输出低功率激光;
球囊,所述球囊套设在所述导管结构的前端上,所述球囊与所述导管结构之间形成球囊气腔,所述球囊气腔与所述气管的前端连通,以便通过所述气管向所述球囊气腔输送气体使所述球囊膨胀,从而实现对血管进行扩张;所述球囊采用透光材质制成,以使所述低功率光纤束的前端侧面输出的低功率激光透过所述球囊照射到血管内壁上。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抑制血管腔再狭窄的激光球囊导管,具有如下优点,第一、通过设置透明充气可膨胀的球囊对血管内壁进行扩张,设置位于球囊内的低功率光纤束的前端侧面输出低功率激光,对血管内壁进行照射,实现了在扩张血管狭窄部位的同时更好地抑制血管腔内再狭窄的效果,大大降低了患者在术后再次形成动静脉血栓、再次引发动脉硬化闭塞症等的可能,提高手术预期临床效果,减少病人的痛苦;第二、本发明可以通过导丝腔体向血管内注入药物,以获得更好的抑制血管再狭窄的效果;第三、本发明的抑制血管腔再狭窄的激光球囊导管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与激光设备兼容,有利于推广普及。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球囊采用透光高分子材料制成。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球囊采用为透光尼龙材料制成。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球囊在未膨胀前时的直径为1.5~2mm,在膨胀后时的最大直径为3~4mm。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抑制血管腔再狭窄的激光球囊导管还包括不透X光的金属环,所述不透X光的金属环与所述球囊的前端轴向对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不透X光的金属环为铂环。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低功率光纤束的前端端面处设置有用于反射低功率激光的反射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低功率光纤束的前端外侧包裹有透明薄膜,所述透明薄膜将所述低功率光纤束的前端与所述球囊气腔隔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清华大学,未经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3220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