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化设备的紧急保护电路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30997.1 | 申请日: | 202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840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杨紫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紫雯 |
主分类号: | H02H3/08 | 分类号: | H02H3/08;H02H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化 设备 紧急 保护 电路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化设备的紧急保护电路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输入端接线端子与输出端接线端子,输入端接线端子与输出端接线端子分别通过输入触片与输出触片电性连通到壳体正面的容纳腔处,通过容纳腔内插接的通断体进行导电连通,通断体由活动的两部分滑动连接构成,内部填充有高阻气体,对温度进行感应进行电路的通断控制与高阻气体的释放,当电流过大带来温度变化时,通过气体的受热膨胀带动两部分相对运动进行电路的断开,起到保护作用,防止设备在持续高温与达电流状态下运行可能导致的烧毁,直至内侧气体温一致度回落,带动通断体的复位再次接通电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路保护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化设备的紧急保护电路装置。
背景技术
紧急电路保护装置是一种接于电路中对不正常情况起到保护作用的装置,例如电路短路、断路、缺相等情况,电路出现不正常工作的情况对其进行自检,快速的判断出是否出现短路、断路、缺相等情况,便于维修人员快速的解决。
传统的电路保护中,常采用保险丝的断路器进行电路的保护,在设备电路发生故障时,其保险丝温度升高熔断,传统技术更换保险丝时非常麻烦,更换时需要将机壳进行拆卸,而且手动拆换还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为解决更换保险丝时可能的危险,经检索,有现有技术CN201910578276.0公开了一种可自动更换的熔断器保险丝,保险壳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框,所述保险壳内部的中上端固定安装有触点条,触电条左端的触点搭接有保险丝,保险丝的中部套接有金属环,金属环的右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右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外表面活动安装有转板,所述转板的右端固定安装有固定球。通过金属环、保险丝一、转板、铰接杆、保险丝二与平衡板的配合使用,保障保险丝一缓慢落下,使保险丝二与触点条的右端触电接触,接通电路,实现了自动更换,不需要人为手动更换,保障了人们的安全;文件中通过留有保险丝一和保险丝二进行切换使用,但是当两条保险丝均发生熔断后,仍需要人工进行拆卸保险壳体,对两条损坏的保险丝进行更换,从根源上仍然避免不了所提出工作人员在更换保险丝的过程中,如果一不小心将电路接通,可能还会有触电的危险,且电路故障带来的不止是触电危险,更有瞬发电量过大带来的火灾隐患,现有设备并不能进行有效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设备的紧急保护电路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化设备的紧急保护电路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输入端接线端子与输出端接线端子,输入端接线端子与输出端接线端子分别通过输入触片与输出触片电性连通到壳体正面的容纳腔处,通过容纳腔内插接的通断体进行导电连通,通断体由活动的两部分滑动连接构成,内部填充有高阻气体,对温度进行感应进行电路的通断控制与高阻气体的释放。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通断体包括绝缘材料的活动头与固定柱,活动头滑动连接在固定柱的顶部,可沿固定柱的轴线方向进行滑动,活动头与固定柱内部中空,活动头与固定柱内均设置有传导触片,在活动头与固定柱相对位置一定时,传导触片接触,实现通断体整体的电路连通。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固定柱内的传导触片呈螺旋状嵌设在固定柱中空结构的内壁上。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活动头与固定柱的外侧分别设置有与内部传导触片连接的导电插销与底部触点,通断体插入容纳腔后导电插销、底部触点分别与输入触片、输出触片插接连接或卡接连接,导电插销的插接方向与活动头滑动方向一致。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底部触点为固定柱两侧的突出触点,固定柱通过底部触点与容纳腔卡接固定,导电插销通过焊剂点焊接在活动头底侧端面位置,容纳腔的内侧高于底部触点卡接位置处设置有朝向容纳腔开口侧作用于通断体的脱离机构。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容纳腔底部与脱离机构作用方向相同侧为向脱离机构作用方向倾斜的斜弧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紫雯,未经杨紫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309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