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频超声微针阵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10330597.0 | 申请日: | 2022-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885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发明(设计)人: | 陈泽宇;赵爽;陈翔;陈紫嫣;吴华翼;何志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37/00 | 分类号: | A61M37/00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14 | 代理人: | 李金伟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频 超声 阵列 装置 | ||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双频超声微针阵列装置,包括:微针模块、声泳模块和连接模块;所述微针模块的前端设有阵列微针,所述微针模块的侧面设有连接注射器的连接管,所述微针模块的内部设有与所述阵列微针连通的空腔;所述声泳模块包括第一振子和第二振子,所述连接模块分别与所述微针模块、第一振子和所述第二振子连接。通过第一振子和第二振子可以实现振子结构的多样性,这样通过改变第一振子和第二振子的相位,就可以改变振动模态,结合阵列微针,就可以加速药剂在皮肤横向和深度方向的渗透,并且减少刺入力与组织变形,保证渗透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双频超声微针阵列装置。
背景技术
经皮给药(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TDD)是将药物或生物化合物输送到人体的一种给药方式。该方法相较于传统的皮下注射与口服递药方式,可以避免损伤皮下组织并且降低药物对于肠胃和肝脏的毒副作用。然而由于角质层其极有序的脂质结构,它只允许有限数量和大小的分子进入皮肤,导致经皮给药效率非常低。
声泳促渗与微针促渗两种方法的结合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促进经皮给药渗透的新方法,它可以在提供药物进入真皮层的物理通道的同时,提供药物扩散的动力,使得大分子药物快速的透皮进入体内。然而,现如今超声微针结合使用的超声振子结构单一,功率较低,无法达到在促进渗透深度的同时,扩大渗透的横向区域。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频超声微针阵列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超声微针的超声振子结构单一,促进渗透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双频超声微针阵列装置,包括:微针模块、声泳模块和连接模块;所述微针模块的前端设有阵列微针,所述微针模块的侧面设有连接注射器的连接管,所述微针模块的内部设有与所述阵列微针连通的空腔;所述声泳模块包括第一振子和第二振子,所述连接模块分别与所述微针模块、第一振子和所述第二振子连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模块为Y型连接块,所述第一振子和所述第二振子之间的夹角为9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振子和所述第二振子均包括若干压电陶瓷、铜电极片、压盖和预紧螺杆,所述压电陶瓷、铜电极片和压盖套设在预紧螺杆上,所述预紧螺杆与所述连接模块螺纹连接且使所述压盖远离所述连接模块。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压电陶瓷依次叠加设置有四块。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压盖为钢制件。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微针模块的后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侧壁间隔设有第一径向凸块,所述连接模块上设有第二径向凸块,所述第二径向凸块插入至所述凹槽内并旋转至所述第一径向凸块底部,所述第一径向凸块和所述第二径向凸块通过紧固螺钉连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阵列微针的中空微针为棱台型,至少一侧面设有针孔。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中空微针的高度为1100μm,顶部边长为100μm。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阵列微针为5*5型阵列。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双频超声微针阵列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第一振子和第二振子可以实现振子结构的多样性,这样通过改变第一振子和第二振子的相位,就可以改变振动模态,结合阵列微针,就可以加速药剂在皮肤横向和深度方向的渗透,并且减少刺入力与组织变形,保证渗透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305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