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热-流-固-损伤耦合的干热岩产热预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330243.6 | 申请日: | 202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381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亮;武佳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永亮 |
主分类号: | G06F30/23 | 分类号: | G06F30/23;G06F30/28;G06F113/08;G06F119/08;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901 | 代理人: | 刘静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损伤 耦合 干热岩产热 预测 方法 | ||
1.一种基于热-流-固-损伤耦合的干热岩产热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建立干热岩增强地热系统模型,对所述干热岩增强地热系统模型进行网格划分;
建立热-流-固耦合模型,基于所述热-流-固耦合模型,对划分后的所述干热岩增强地热系统模型的网格进行热-流-固多物理场耦合计算,获得热-流-固耦合解;
基于所述热-流-固耦合解,获得干热岩的热能;
获得热-流-固耦合解过程包括:
S1:对划分后的所述干热岩增强地热系统模型的网格进行热-流-固多物理场耦合计算,获得新的模型网格;
S2:对所述新的模型网格增加注入流体,对增加注入流体的模型网格进行热-流-固多物理场耦合计算;
S3:重复所述S1和所述S2,获得热-流-固耦合解;
获得新的模型网格的方法为:
基于所述热-流-固耦合解,获得干热岩压裂之后裂缝的扩展方向以及长度,基于所述裂缝的扩展方向以及长度,获得裂缝变化后的形态,基于所述裂缝变化后的形态,获得新的模型网格;
对划分后的网格进行热-流-固多物理场耦合计算,获得热-流-固耦合解的方法为:
采用贯序耦合的方法,对热-流-固多物理场进行相互迭代耦合计算,获得热-流-固耦合解;
采用有限元法对热-流-固耦合模型进行计算分析;
将增强地热系统模型进行网格划分,网格划分采用自适应网格细化方法,对干热岩储层区域初始网格细分进行局部区域加密,并给出一个误差容限,再根据该区域的应力变化自动细分网格;
引入损伤分析来描述干热岩开采产热过程中的破坏行为,最终建立了热-流-固-损伤耦合模型;
划分的网格包括:温度场、渗流场和应力场;
所述热-流-固耦合模型包括:基岩热-流-固耦合模型和裂缝热-流-固耦合模型;
所述基岩热-流-固耦合模型方程式为:
位移场方程:
Gui,jj+G/(1-2ν)uj,ji-αBP,i-K′αTT,i+Fi=0
渗流微分方程:
温度场控制方程:
式中,(ρCp)m=φρwCpw+(1-φ)ρsCps,c1=1-K′/Ks,c2=φα1+(1-φ)αs-K′/KsαT,c3=φ/β1+(1-φ)/Ks,G和λ为拉梅常数,K'为岩石体积模量,αT为岩石热膨胀系数,p为孔隙压力,αB为Biot系数;ρ、Cp、λ分别表示密度、定压热容和导热系数,下标m、w、s分别表示平均物性、流体和固体;φ为岩石孔隙度,T0为无应力状态下的温度,qT为多孔介质热源汇强度,Ks为固体骨架体积模量,αl为流体热膨胀系数,αs为固体骨架的热膨胀系数,βl为流体体积模量,k为岩石渗透率,μw为流体黏度;
所述裂缝热-流-固耦合模型方程式为:
位移场方程:
渗流微分方程:
温度场控制方程:
其中,(ρCp)fm=φfρwCpw+(1-φf)ρfCpf,λfm=φfλw+(1-φf)λf,式中u、σ、σ'、K分别表示位移、总应力、有效应力和强度,n、s分别表示裂隙面法向和切向,下标f表示裂缝,df表示裂缝宽度,Sf表示裂隙储水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永亮,未经王永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3024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冷却系统的故障排查方法及相关设备
- 下一篇:一种红薯干的加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