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电刺激的干细胞神经分化调控技术有效
申请号: | 202210326422.2 | 申请日: | 2022-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219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8 |
发明(设计)人: | 宋冰;刘倩;马永超;王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N13/00 | 分类号: | C12N13/00;C12N5/0793;C12N5/0735;C12N5/0797;C12N5/1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曹柳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刺激 干细胞 神经 分化 调控 技术 | ||
本申请属于生物医学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电刺激的干细胞神经分化调控技术,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干细胞,提供电场强度为50~500mV/mm的电流对所述干细胞进行电刺激处理,调控所述干细胞神经分化;其中,所述电刺激处理的时间为1~14天,且每天处理0.5~2小时。在该条件下对干细胞进行电刺激处理,能够有效缩短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时程,促进向神经元的分化,提高分化效率,同时抑制干细胞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使得到的干细胞存活率较高且分化的神经元数量多,有利于提高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成功率,并完善细胞的功能,提高干细胞移植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神经修复治疗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生物医学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电刺激的干细胞神经分化调控技术。
背景技术
卒中、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等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造成神经再生与神经功能恢复速度缓慢,已经成为当今临床治疗的难点。干细胞因其具有自我增殖和向神经元、胶质细胞分化的潜力,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细胞替代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比如,采用移植干细胞替代变性坏死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可以治疗帕金森氏症。然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造成的病理内环境造成移植干细胞存活存活率低,神经元分化数量少和功能成熟度差等缺点,导致干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研究和临床推广应用的停滞不前。已有的神经因子诱导干细胞增殖分化方法,效果不佳。
生理性电信号是哺乳动物神经发育、发生中扮演不可或缺的必需要素之一,外加电刺激能够以模拟生物性电信号的方式促进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促进神经发育发生,逐渐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但是目前对于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的调控处理方法单一,对于干细胞的调控效果不佳,得到的干细胞存活率较低且分化的神经元数量少,导致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成功率低,不利于进行临床使用。因此,亟需寻找一种更接近于干细胞生理性发育、分化的诱导方法,调控干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以此来优化干细胞的临床移植治疗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电刺激的干细胞神经分化调控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于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的调控处理方法单一,得到的干细胞存活率较低且分化的神经元数量少,导致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成功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申请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电刺激的干细胞神经分化调控技术,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干细胞,
提供电场强度为50~500mV/mm的电流对干细胞进行电刺激处理,调控干细胞神经分化;其中,电刺激处理的时间为1~14天,且每天处理0.5~2小时。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基于电刺激的干细胞神经分化调控技术,该方法通过限定电场强度为50~500mV/mm、电刺激处理的时间为1~14天,且每天处理0.5~2小时的电刺激处理的条件,在该条件下对干细胞进行电刺激处理,能够有效缩短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时程,促进向神经元的分化,提高分化效率,同时抑制干细胞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使得到的干细胞存活率较高且分化的神经元数量多,有利于提高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成功率,并完善细胞的功能,提高干细胞移植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神经修复治疗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神经元分化产率性能分析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1和5与对比例1、2、3得到的7天直流、交流电刺激下对细胞存活率分析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实施例1和5与对比例1、2、3得到的7天直流、交流电刺激下对神经分化率(MAP2+Cells)的分析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264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