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体采样检测装置及应用其的液样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26341.2 | 申请日: | 2022-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365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发明(设计)人: | 刘召应;巫永胜;佘利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昊朗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14 | 分类号: | G01N1/1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徐李娜 |
地址: | 528099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体 采样 检测 装置 应用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体采样检测系统,包括:采样器,采样器包括样品通道,样品通道包括进样端和出样端,进样端开设有进样口,出样端开设有出样口;样品容置部,样品容置部设有样品容纳腔,样品容纳腔设有采样器接口,采样器接口供出样端插入以实现样品容置部和采样器的组装;负压发生装置,负压发生装置用于使样品通道形成负压通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液体样品检测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液体采样检测装置及应用其的液样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自然界的水样环境复杂多样,液体样品的采集与检测经常被应用于水样环境的研究中。常规的液体样品的采集与检测操作流程一般是先利用采样器采集样品,然后使样品随着采样器转移到样品容纳器皿的入口处,再将样品容纳器皿转移到匹配的指标检测仪器进行读数,在进行检测前还需要使待测样品与检测试剂发生反应的情况下,在向样品容纳器皿加样前或加样后,还需要引入向样品容纳器皿中加入检测试剂的步骤。上述过程步骤繁琐,而实际的水样检测常常需要处理数量巨大的批次样本,复杂而繁琐的取样程序,一方面给检测人员带来巨大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水样检测的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采样检测装置及应用其的液样检测方法,以提高液体取样的便捷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液体采样检测系统,包括:采样器,采样器包括样品通道,样品通道包括进样端和出样端,进样端开设有进样口,出样端开设有出样口;样品容置部,样品容置部设有样品容纳腔,样品容纳腔设有采样器接口,采样器接口供出样端插入以实现样品容置部和采样器的组装;负压发生装置,负压发生装置用于使样品通道形成负压通道。
在上述液体取样检测装置中,采样器直接与样品容纳腔导通,取样时,负压发生装置使样品通道形成负压通道,从而使样品在负压的作用下,依次进过进样口、样品通道、出样口,最后直接进入样品容纳腔中,可以依据检测需要直接对容纳在反应容器中的样品进行性能指标观测,或者预先在样品容纳腔中放置检测反应试剂,待样品进入样品容纳腔后直接与检测反应试剂发生反应,由此得到的反应产物只可以直接进行性能指标观测。由此,利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液体采样装置连续不间断地完成液体的取样、检测,操作方便,有效地提高了检测效率。
优选地,以从区段指向出样端的方向为进样方向;沿进样方向,在进样通道上依次设有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且第一区段的内径呈增大的变化趋势。上述第一区段的横截面呈锥型,位于第一区段端部的进样口的口径小,从而使得液样在负压的作用下更容易进入样品通道。
优选地,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连接,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的连接处设有执手。执手的设置便于操作人员控制采样器,提高了检测操作的准确性,也提高了采样器安装、拆卸的便捷性。
优选地,采样器为一体成型结构。
优选地,样品容置部还包括紧固件,紧固件与采样器接口匹配安装且紧固件与出样端匹配安装以实现采样器和样品容置部的连接。通过设置紧固件,实现样品容置部和采样器的牢固组装,在取样过程中,保证采样检测系统的结构稳定性。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紧固件的材质,如锡箔、铝箔或弹性件等。
优选地,样品容置部和采样器为可拆卸安装。通过上述设置,提高了在需要对本发明所提供的液体采样检测装置进行清洗、部件更换、收纳时的便捷性。
优选地,紧固件为弹性体。具有弹性的紧固件,通过对采样器和样品容置部的连接处实现良好的密封,提高了液体采样检测系统的密致性和结构稳定性,既有利于负压发生装置提供准确、有效的负压,也能够避免样品泄漏,同时,也方便拆卸、安装。
优选地,使样品通道、样品容纳腔和负压发生装置三者相互连通,以实现采样器、样品容置部和负压发生装置的组装,负压发生装置用于使使样品通道的内部和样品容纳腔的内部形成连通的负压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昊朗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广东昊朗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263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