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井用、返排液入流程的解堵剂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25284.6 | 申请日: | 2022-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903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发明(设计)人: | 易飞;刘常清;张宁;刘全刚;杨淼;顾津龙;许明亮;周际永;孙林;李旭光;陈维余;杨军伟;黄利平;夏光;熊培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8/528 | 分类号: | C09K8/528;E21B37/06 |
代理公司: | 天津创智天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4 | 代理人: | 王秀奎 |
地址: | 10001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井 返排液入 流程 解堵剂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油井用、返排液入流程的解堵剂及其使用方法,由3‑9重量份有机弱酸、1‑3重量份有机弱酸铵盐、5‑8重量份供氟剂、5‑12重量份储层保护添加剂和68‑86重量份水构成。该解堵剂安全可靠,对管柱和生产流程腐蚀性小,能有效溶蚀黏土、长石等储层矿物,解堵剂返排液pH值为6~7,对生产流程影响小,可直接进入生产流程,有效规避了油井酸化返排液处理困难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解堵剂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油井用、返排液入流程的解堵剂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油田开发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垢质、运移的黏土颗粒等逐渐沉积在井筒、油管和地层岩石中,导致油井减产。化学解堵作为一种油井增产的重要措施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其中酸化解堵技术主要利用酸的腐蚀性酸蚀堵塞储层流通孔隙中的堵塞物和矿物质,达到提高油井产量的目的;螯合解堵技术则主要利用螯合剂与储层中的金属离子形成配位化合物、多核络合物或螯合物,从而有效解除储层堵塞。
就常规油井酸化解堵措施而言,其返排液会导致破乳剂失效、平台掉电等生产流程的波动,严重制约了油井酸化解堵应用,无法满足油田增产上产需求。据不完全统计,海上油井酸化作业的数量仅为水井酸化作业的1/6。
为解决此问题,近年来发展了螯合解堵体系,用于中性解堵作业,随着逐渐推广应用,部分井存在解堵效果差或作业后含水上升问题。其原因可能在于螯合类解堵剂以分散解除碳酸盐垢、锈垢以及硫酸盐垢为主,粘土类堵塞适用性差。近几年的经验表明,螯合解堵作业多轮次的解堵效果以及对黏土运移形成的堵塞解堵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现有的解堵剂存在限制过多、对粘土类堵塞适用性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油井用、返排液入流程的解堵剂及其使用方法,该解堵剂安全可靠,对管柱和生产流程腐蚀性小,能有效溶蚀黏土、长石等储层矿物,解堵剂返排液pH值为6~7,对生产流程影响小,可直接进入生产流程,有效规避了油井酸化返排液处理困难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油井用、返排液入流程的解堵剂,由有机弱酸、有机弱酸铵盐、供氟剂、储层保护添加剂和水构成,其中,各个组份的组成如下,按重量分计:
其中,供氟剂采用氟化氢铵、氟化铵、氢氟酸中的一种或多种,储层保护添加剂为缓蚀剂、防膨剂、互溶剂、破乳助排剂、沉淀抑制剂的混合物;缓蚀剂采用4-甲基吡啶、环烷基咪唑啉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防膨剂采用氯化铵或有机阳离子聚合物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互溶剂采用乙二醇单丁醚,破乳助排剂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聚乙氧基化脂肪醇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沉淀抑制剂采用二乙烯三胺五乙酸或双1,6-亚己基三胺五亚甲基膦酸或丙烯酸-马来酸酐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
有机弱酸采用甲酸、乙酸、氯乙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有机弱酸铵盐采用甲酸铵盐、乙酸铵盐、氯乙酸铵盐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解堵剂具有较高的pH值,既能够有效溶蚀储层矿物同时还能保护储层骨架,解堵剂pH值为4-5,其对黏土矿物溶蚀率为20-30%,其对碳酸钙溶蚀率大于85%,其对二氧化硅溶蚀率小于1%。
该解堵剂在井下反应后得到的返排液pH值为6-7,返排液电导率小于4s/m,对乳化原油破乳性能无影响,也不需加碱中和。
一种油井用、返排液入流程的解堵剂的使用方法,向井下泵入该解堵剂,并向井下泵注顶替液将该解堵剂顶入地层内,关闭泵注闸门,使解堵剂在井下反应12-48小时后开井,启动电泵,检测返排液pH值是否为6-7,若pH值为6-7,油井恢复正常生产;若pH值不为6~7,则继续延长关井反应时间,直至返排液pH值为6-7后,再恢复正常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未经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252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