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骨粉预混及定向输送装置及输送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324418.2 | 申请日: | 2022-03-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956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 发明(设计)人: | 李祥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祥伟 |
| 主分类号: | A61F2/46 | 分类号: | A61F2/46 |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刘世纯 |
| 地址: | 130000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骨粉 定向 输送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骨粉预混及定向输送装置系统,属于医疗器械设备领域,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多功能推进器,所述壳体由输送通道和储料池一体塑造成型,壳体呈变异漏斗状,直径较小且狭长的管样区域为输送通道,直径较大的下部膨出圆缓区域为储料池,多功能推进器位于壳体内部,用于手动将储料池内的骨粉和液体材料混合成膏体,然后将整个装置缓慢旋转90°,混合均匀的骨粉膏体可顺畅流入输送通道内,在推进器的协助和持续推送下,骨粉膏体被填充至骨缺损部位。该装置可完成骨粉类材料与生理盐水或血浆等调拌液充分混合成膏体,并将膏体输送至骨缺损部位兼顾修整和塑形。该装置提高临床操作效率和标准化,实现骨粉类材料的预混、输送、修整和塑形流程的一体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将骨粉预混均匀并能定向输送至骨缺损部位的输送装置及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骨缺损严重影响骨组织功能和危害人类健康,利用骨粉或骨粉类替代材料填充骨缺损是快速解决骨缺损问题的有效途径。临床上,通常将骨粉类材料预混后,设法置入骨缺损部位,然而,目前,骨粉类材料的预混操作缺乏标准流程和适宜器具;对于形态欠规则且狭长的骨缺损部位来讲,将预混后的骨粉类材料置于骨缺损处的操作环节,工作量较大、效率较低,耗时较多,导致医务人员很辛苦。因此,构建针对骨粉类材料的医疗器械装置尤为必要。
临床上,骨粉类材料和生理盐水、血浆等预混后呈粘稠的流体状态,形态可塑、体积可调节是其优点;但较粘稠的骨粉膏体容易沾器械,却影响骨缺损部位填入骨粉后的完美塑形,反复填充和修整骨粉材料增加术者工作量。骨粉置入操作的负担较重,操作者容易疲劳,影响医疗工作效率和手术质量。目前关于骨粉预混和定向输送装置的研究未见报道。因此,研发骨粉预混并能定向输送装置的需求极为迫切。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骨粉类材料预混和输送操作的随意性、操作质量缺乏标准化等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完成骨粉类材料与生理盐水或血浆充分混合成为膏状,随后利用防粘部件将膏体输送至骨缺损部位兼顾完成修整塑形的装置及系统。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骨粉预混及定向输送装置,包括壳体及位于壳体内的多功能推进器3,所述壳体由输送通道2及储料池1一体塑造成型,壳体呈变异漏斗状,直径较小狭长的管样区域为输送通道2,直径较大的下部膨出圆缓区域为储料池1,储料池1的侧面顶部设置有一豁口,用于取放多功能推进器3及观察壳体储料池1内骨粉的预混合状态;所述输送通道2的顶端设置有一通孔,用于输送骨粉膏体;所述多功能推进器3位于壳体内部,用于手动将储料池1内的骨粉和液体材料混合成膏体,然后将整个装置缓慢旋转90°,混合均匀的骨粉膏体可导入输送通道2内,在推进器3的协助和持续推送骨粉膏体至骨缺损部位。
进一步地,所述多功能推进器3的端部连接有储液囊5,所述储液囊5内部用于放置骨粉调拌液,用于在骨粉膏体修整塑形时,防止膏体粘接多功能推进器3。
进一步地,所述多功能推进器3内设置有输液芯4,输液芯4在多功能推进器3内;所述输液芯4的端部连接有储液囊5,所述储液囊5内部用于放置骨粉调拌液,用于在骨粉膏体修整塑形时,防止膏体粘接多功能推进器3。
进一步地,所述多功能推进器3由位于前端的搅拌推进结构及位于后端的空心管状结构连接组成,所述搅拌推进结构用于搅拌及推进预混后的骨粉膏体,所述空心管状结构用于放置输液芯4和连接储液囊5。
进一步地,所述多功能推进器3的尾部侧面设置有指环结构,用于方便手持多功能推进器3进行骨粉预混、输送膏体、骨粉膏体塑形及多功能推进器3的消毒和清洗等操作。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骨粉预混及定向输送系统,包括:骨粉预混及定向输送装置;骨粉类材料与生理盐水或血浆,置于所述储料池1中;骨粉调拌液,置于所述储液囊5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祥伟,未经李祥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244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