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程流量自力调节不间断排放疏水阀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14669.2 | 申请日: | 2022-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079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卢星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卢星霖 |
主分类号: | F16T1/18 | 分类号: | F16T1/18;F16T1/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9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程 流量 自力 调节 不间断 排放 疏水 | ||
本发明的全程流量自力调节不间断排放疏水阀,阀芯管上部分分为进气盲管或进气管,下部分分为带阀座的排放盲管或排放盲管,是上下一体的两部分或轴向分离的两部分,进气盲管或进气管垂直穿过并连接阀体的顶板,带阀座的排放盲管穿过并连接阀体的底板或排放盲管与阀体的底板相贴相离,在阀体内腔,进气盲管或进气管有至少一个径向进气孔,带阀座的排放盲管或排放盲管有至少两个匀称排布的径向排放孔;与浮球同轴线的阀芯套包裹阀芯管上下轴向滑动,打开和掩盖排放孔,排放和切断冷凝水,阀芯套与带阀座的排放盲管构成密封副;防冲蚀,零泄漏,大排量,破真空,除废气,排渣滓,安全可靠节能。
技术领域
全程流量自力调节不间断排放疏水阀属于阀门领域,为疏水阀领域的原创性发明,涉及各种工况的疏水,包括真空管网的疏水、有毒有害介质管网的疏水、易燃易爆介质管网的疏水、核能介质管网的疏水、蒸汽管网的疏水;其节能效果与国家的战略目标相向而行。
本发明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阀体内腔的冷凝水大降和大涨时,浮球带动阀芯套作轴向上下移动掩盖和打开排放孔,切断和排放冷凝水,浮球和阀芯套不受阀体内腔压力的影响,且始终保持冷凝水封锁密封副;一般情况下,密封副高于阀体内腔底板,关闭过程是切断、封闭、紧密相贴。
二、阀体内腔的液体在稳定工作情况下,始终保持排放量与冷凝水生成量的相对平衡,浮球带动阀芯套作轴向上下微量移动,不间断排放冷凝水,同时,冷凝水依然封锁密封副,不会造成对管网的频繁反向冲击,也不会造成气体或蒸汽对浮球和冷凝水的冲击,减少噪声,减少气体或蒸汽与冷凝水的混合,始终对管网保持友好。
三、设置弹性密封座,当管网停止工作后,弹性密封座开启,阀体内腔与环境贯通,进入空气,防止管网出现真空,保护管网;当管网初始工作时,低压气体或蒸汽将管网内腔的空气、废气和残留的冷凝水排出,确保疏水阀前管网的洁净度;当管网的压力达到设定压力如0.05MP时,弹性密封座关闭,同样,始终对管网保持友好。
四、零泄漏防冲蚀,设置一个环绕进气盲管的缓冲板或缓冲罩,拦截气体或蒸汽的冲击,同样起到减少气体或蒸汽与冷凝水的混合作用,密封副精准的紧密相贴,气体或蒸汽无法泄露,零泄漏是当前疏水阀追求的目标。
五、能够实现大口径排放,同时,阀体体积相对较小。
六、长寿命设计,做到资源最大化,始终对资源保持友好。
七、高效能,能够实现零泄漏和热效率高于50%以上等高参数。
八、发明申请人希望不锈钢疏水阀的制造,外购管、板、棒,采用先进的切割、加工技术,采用先进的焊接工艺如扩散焊,减少一次性投入,减少厂房及设备,减少人员,减少污染,始终对环境保持友好。
背景技术
以蒸汽疏水阀为例,我国在高速发展阶段,大容量、高参数的工业锅炉增长速度较快,作为该装置中的重要通用配件之一,蒸汽疏水阀发展的市场空间极为广阔。近20年来,蒸汽疏水阀的标准没有变化,依然沿用20世纪80年代制定的标准,试验方法没有提高,还是用低参数替代高参数;在国内生产中、低压蒸汽疏水阀为主,参数低、性能差、寿命短、试验手段差。日本蒸汽疏水阀年产量310万只,每只寿命在一年以上,漏气率在3%以下,气体管网、热效率在50%左右;我国蒸汽疏水阀无论在产量和质量及产品品种上都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在高参数产品的品种系列上缺口很大,一直是国外品牌占据中国市场;现有疏水阀的启闭和驱动无时无刻不会受到介质压力和冲击的影响,启闭件的磨损是常态,特别是杠杆浮球疏水阀容易出现偏磨,其体积特别庞大,也容易发生故障。被称为世界上著名的进口气体疏水阀的三大品牌是英国斯派莎克,美国威盾VTON和美国阿姆斯壮一直占据我国高端疏水阀市场,进口高端疏水阀价格昂贵。
以下内容,根据深圳名阀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网站文章“进口蒸汽疏水阀的泄漏率每小时泄露的蒸汽量是如何计算的”。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类蒸汽疏水阀使用现状很难令人乐观,气体泄漏所造成的浪费令人触目惊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卢星霖,未经卢星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146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合减振装置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相变聚氨酯纤维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