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秋葵高产种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14568.5 | 申请日: | 2022-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572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马全姿;张宗急;曾纪云;许显发;程芳丽;石志斯;侯丽英;侯定基;明日;莫建军;杨海娟;蔡厚军;汪小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G22/00 | 分类号: | A01G22/00;A01G17/00;A01G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佳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47 | 代理人: | 陈文丽 |
地址: | 541000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秋葵 高产 种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秋葵高产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整地作畦,首先深翻炕土,耙平作畦,畦宽120cm,畦沟40cm,畦高15‑20cm;第二步,播种育苗,秋葵种培育成秋葵苗后,再在畦地中进行种植秋葵苗,栽植行距80cm,株距40cm,种植约5000‑6000株/亩;第三步,种衫防虫,在秋葵种置畦地中,间隔种植矮杉树,栽植行距70cm,株距160cm;第四步,土地管理,将黄秋葵种植的田进行填高,保证土层深厚,同时进行整地,保证疏松,整地时伴以施肥,保证土壤肥沃;第五步,采收,花谢后7—8天,嫩果长到8一10厘米时采收。本发明设计合理,构思巧妙,通过植物防害,不仅保护了秋葵被夜蛾损伤,提高了秋葵的产量,而且减少了防虫农药的喷洒,使得秋葵更加绿色健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秋葵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秋葵高产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秋葵,别名,黄秋葵,又称单角豆、补肾草,属锦葵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黄秋葵主要以嫩果供食用,有健胃理肠之功效,是一种营养保健蔬菜。另外花、种子和根均可入药,对恶疮、痈疖有疗效。黄秋葵的种子含有较多的钾、钙、铁、锌、锰等元素。它的干种子还能提取油脂和蛋白质。亦可作咖啡的代用品或添加剂。黄秋葵的营养丰富,幼果中含有大量的粘滑汁液,具有特殊的香味。其汁液中混有果胶,牛乳聚糖及阿拉聚糖等。它的果胶为可溶性纤维,在现代保健新观念中极为重视。凡经常食用它有健胃肠,滋补阴阳之功效。据测定每百克嫩果中含蛋白质2.5克、脂肪0.1克、糖类2.7 克,纤维素A660国际单位。维生素B1,0.2毫克、维生素B20.06毫克、维生素44毫克、钙81毫克、磷63毫克、铁0.8毫克,是一种新世纪理想的高档绿色营养保健蔬菜。黄秋葵营养价值高,其嫩果中含有由果胶及多糖组成的粘性物质,使黄秋葵有一种特殊风味,口感爽滑;一般可炒食,做汤或腌渍、罐藏等。
但秋葵在每年的5~9月中,以采收期为害较重,夜蛾类昆虫常把叶片吃成缺刻,重者吃成网状,进而大大降低了秋葵的产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秋葵高产种植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秋葵高产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整地作畦,首先深翻炕土,耙平作畦,畦宽120cm,畦沟40cm,畦高15-20cm;
第二步,播种育苗,秋葵种培育成秋葵苗后,再在畦地中进行种植秋葵苗,栽植行距80cm,株距40cm,种植约5000-6000株/亩;
第三步,种衫防虫,在秋葵种置畦地中,间隔种植矮杉树,栽植行距70cm, 株距160cm;
第四步,土地管理,将黄秋葵种植的田进行填高,保证土层深厚,同时进行整地,保证疏松,整地时伴以施肥,保证土壤肥沃;
第五步,采收,花谢后7-8天,嫩果长到8-10厘米时采收,采收时在果柄处剪下。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第一步中,畦地中需要施足底肥,底肥要与土壤应充分混合,底肥包括腐熟人畜粪水和复合肥,其中腐熟人畜粪水2500kg/亩,复合肥40kg/亩肥料与土壤应充分混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第二步中,秋葵种培育成秋葵苗具体为:将秋葵种浸种24h,每隔5-6h清洗换水1次,取出后放在25-30 摄氏度的环境条件下催芽,3-4d出芽后在穴盘育苗,每穴播2粒种子,约10d可以出苗,出苗破心时进行第1次间苗;2-3片真叶时进行第2次间苗,每穴留苗2株,第2次间苗后,即可带土秋葵苗移植到畦地。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第二步中,在3月中旬至4月初播种育苗。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第三步中,在田地四周安装太阳能杀虫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未经桂林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145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