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汽车电动侧开门驱动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13258.1 | 申请日: | 2022-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184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孙云飞;唐森;涂家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华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F15/622 | 分类号: | E05F15/622;E05F15/616;E05F3/22 |
代理公司: | 宁波久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99 | 代理人: | 許超傑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汽车 电动 开门 驱动器 | ||
一种新型汽车电动侧开门驱动器,包括壳体、电机组件、丝杆组件和推杆,壳体能够安装在汽车侧门上;电机组件包括一伸入至壳体内的输出轴;丝杆组件设置在壳体内,且包括螺杆和螺纹连接在螺杆上的滑块,螺杆与输出轴传动连接;推杆可移动穿设在壳体上;输出轴与螺杆两者的中心轴相垂直;螺杆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输入端上套设有蜗轮,输出轴上连接有蜗杆;螺杆的输入端朝着远离输出端的一侧延伸形成阻尼部,阻尼部上配合设置有一阻尼器组件;本发明的电机输出轴与螺杆的中心轴相互垂直,且两者之间依靠蜗轮蜗杆的配合实现传动,能够实现车门在启闭时即使电机失电也能悬停,并且由于设置了阻尼器组件,进一步增加车门悬停功能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侧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汽车电动侧开门驱动器。
背景技术
汽车侧门电动开启系统又称汽车电动门,一般简称为电动门,是通过安装在汽车车门上的开门驱动器、电吸门锁、雷达、ECU等零件组合,对汽车车门进行电动开启,不需要手动推拉,即可完成车门开启和关闭;
而现有用于汽车侧门电动开启系统中所用到的驱动器,一般都由电机和丝杆组合而成,依靠电机带动丝杆的螺杆转动,然后丝杆的滑块能够相对于螺杆位移,再将丝杆的滑块连接到汽车车身上,或者在滑块上增加一推杆,再由推杆连接到汽车车身上,从而实现侧门的电动启闭;
而在现有的方案中,电机与丝杆之间的连接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电机的输出轴直接与丝杆固定连接;第二种:电机通过减速齿轮组等部件实现与丝杆的传动连接;而在上述两种连接方式中,电机与丝杆的中心轴是同一轴线或者是相平行的;如专利号为ZL201721730347.7的中国专利中便公开了:“一种汽车车门驱动机构,包括外壳、电机、减速箱、双向超越离合器和丝杠组件,外壳为中空套筒形结构体,在外壳的轴向一端上定位连接有第一连接球头,第一连接球头还连接于汽车的A部位上;电机、减速箱和双向超越离合器皆分别内置于外壳中,且减速箱的输入轴与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定位连接,减速箱的输出轴与双向超越离合器的主动轮轴啮合连接;丝杠组件具有一沿外壳轴向延伸的丝杠和一滑设于丝杠上的螺母,丝杠的一轴端与双向超越离合器的从动轮轴啮合连接,螺母上一体连接有第二连接球头,且第二连接球头还连接于汽车的车门上;该汽车车门驱动机构不仅结构简单、紧凑,制造成本低,还能够提升系统的可靠性,降低噪音”;
在上述专利中所提及的汽车车门的驱动机构,但是这种结构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按照现有驱动器的电机与丝杆连接方式,当遇到车门开闭过程中电机意外断电,车门无法做到悬停,进而导致车门不自主的关闭很有可能便会造成安全事故;第二、电机和丝杆在同一轴线上会导致整个驱动器的长度过长,进而使得能够适用的车型很少;第三、电机和丝杆之间依靠减速齿轮组实现传动,若想达到所需的传动比,则需要多级传动才能实现,这便会进一步增大驱动器的体积。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汽车电动侧门驱动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汽车电动侧开门驱动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汽车电动侧开门驱动器,包括:
壳体,其安装在汽车侧门上;
电机组件,其包括一伸入至所述壳体内的输出轴;
丝杆组件,其设置在所述的壳体内,且包括螺杆和螺纹连接在螺杆上的滑块,所述螺杆与所述的输出轴传动连接;
推杆,其可移动穿设在所述的壳体上,所述推杆其中一端位于所述的壳体内并与所述的滑块相连接,另一端伸出至所述的壳体外;
所述输出轴与螺杆两者的中心轴相垂直;
所述螺杆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的输入端上套设有蜗轮,所述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蜗杆,所述电机组件通过蜗轮与蜗杆的配合以实现驱动所述的螺杆转动;
所述螺杆的输入端朝着远离输出端的一侧延伸形成阻尼部,所述的阻尼部上配合设置有一阻尼器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华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华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1325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自动化渗透测试工具
- 下一篇:一种轨道交通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