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输电线路安全触发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312411.9 | 申请日: | 2022-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292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纪晓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H02H7/26;G08B5/38;H01H1/02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黎泽洲 |
地址: | 443002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电 线路 安全 触发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输电线路安全触发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移动组件、检测组件和报警组件;移动组件包括C型框,C型框内设置有用于夹持输电线路的主动轮和从动轮;检测组件包括滑动设置于C型框内可根据温度进行伸缩的测温件以及固定设置于C型框上的正极片和负极片,测温件一端设置有在其伸缩变化后连通正极片和负极片的触发头,C型框内设置有能够将测温件的另一端抵接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的输电线路上的弹性件;报警组件包括一需通过正极片与负极片的连接实现通路的开路电路。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输电线路安全监测装置保护范围小和灵活性差的问题,产生了扩大输电线路保护范围、检测灵活性高和检测效率高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电安全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电线路安全触发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力设备在长期运行中出现老化,用电量急剧增长造成线路过负荷,以及设备安装检修过程中存在质量不高等问题,常会造成电力设备出现发热甚至过热损毁断电等事故。
输电线路是用变压器将发电机发出的电能升压后,再经断路器等控制设备接入输电线路来实现。输电线路分为架空输电线路和电缆线路,架空输电线路由线路杆塔、导线、绝缘子、线路金具、拉线、杆塔基础、接地装置等构成,架设在地面之上。按照输送电流的性质,输电分为交流输电和直流输电。
输电线路使用中会出现工频续流的情况,也就是过电压消失后,由工频电压形成的工频电弧电流继续流向间隙,这就会导致热效应出现,目前随着输电工程的开展,大量的输电装置和线路都存在缺乏安全监管的情况。
部分输电线路的安全监管中会使用到与记忆合金相配合的机械装置,利用记忆合金随温度形变的特性达到机械控制的目的,如中国专利CN107063500A公开的一种用于检测输电线路连接点的记忆合金弹簧故障指示器,但此类装置在与输电线路的组合中只能呈点式监测,保护范围小、灵活性差,不便于线路运行人员及时确定故障点,增加了输电线故障的后续风险。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输电线路安全触发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部分输电线路的安全监管中会使用到与记忆合金相配合的机械装置,但是此类装置在与输电线路的组合中呈点式检测,保护范围小、灵活性差,不便于线路运行人员及时确定故障点,增加了输电线故障的后续风险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种输电线路安全触发装置,包括移动组件、检测组件和报警组件; 移动组件包括C型框,C型框内设置有用于夹持输电线路的主动轮和从动轮,C型框上设置有电源,主动轮通过C型框内的微型电机驱动转动,从动轮的一端通过轴承连接有可带动从动轮相对于主动轮移动的电动伸缩杆; 检测组件包括滑动设置于C型框内可根据温度进行伸缩的测温件以及固定设置于C型框上的正极片和负极片,测温件一端设置有在其伸缩变化后连通正极片和负极片的触发头,C型框内设置有能够将测温件的另一端抵接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的输电线路上的弹性件; 报警组件包括一需通过正极片与负极片的连接实现通路的开路电路,C型框上设置有在开路电路闭合后进行闪烁发光的发光灯。
优选的,所述测温件包括记忆合金杆和固定于记忆合金杆端部用于与所述输电线路抵接的记忆合金片,记忆合金杆滑动设置于所述C型框内,记忆合金片成弧形,且记忆合金片的内径不小于所述输电线路的外径。
优选的,所述C型框上设置有壳体,壳体相对内壁均设置有滑槽,所述触发头的两端分别滑动设置于两滑槽内,所述正极片和负极片分别设置于两滑槽的同一端,所述弹性件为套设于所述记忆合金杆活动端上的弹簧,所述记忆合金杆的活动端上固定连接有绝缘头,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绝缘头上,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C型框上。
优选的,所述测温件的两侧均设置有至少有一组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
优选的,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的外周面的中部均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输电线路的环形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124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