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术后随访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09519.2 | 申请日: | 2022-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280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钟明材;袁一;王程;昝燕能;夏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心吉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6H80/00 | 分类号: | G16H80/00;G16H10/60;G06Q10/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中国(四川)自由***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术后 随访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术后随访方法及系统,包括:接收随访数据采集需求,随访数据采集需求包括随访对象信息;根据随访对象信息生成并发送采集设备出库指令,采集设备出库指令包括采集设备信息以及随访对象信息;接收采集设备编号以及匹配的随访对象信息;接收随访对象信息及其随访数据信息,根据随访数据信息生成数据分析文件;发送数据分析文件。利用这样的一种术后随访方法及系统,根据患者信息生成随访计划,在临近对方日期时通过物流寄出采集设备,患者收到采集设备后进行体表数据的采集。采集完成后系统自动通知物流取件,回收采集设备。合作方收到采集设备后将数据上传的随访系统,医生即可对患者的康复情况以及疾病是否复发做出判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医疗系统领域,更具体涉及术后随访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按心律失常时心率的快慢,心律失常可分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和缓慢性心律失常。只要是心率较快(大于100次/分以上)的心律失常都属于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早搏、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行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等、扑动(心房扑动、心室扑动)、颤动(心房颤动、心室颤动)、预激综合征等。
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常常用药物治疗,抗心律失常药物包括I类、 II类、 III类、IV类一共四大类药物。除外药物治疗还有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包括心脏电复律、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心脏起搏治疗、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等。
根据指南,快速性心律失常手术后,患者需要在术后1个月~12个月多次随访,以观测康复效果和疾病是否存在复发的情况。
但是,由于以下几点原因可能会阻碍术后随访的进行。
(1)部分医院需要患者定期主动前往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患者可能会遗忘随访的时间,如果疾病复发,可能造成危险。
(2)部分医院会在随访日期到达时,通过电话、短信等手段联系患者或者其家属,通知患者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但是这种方式需要占用医院工作人员大量的时间,查找相关病例以及随访档案,联系患者或者其家属,都需要大量的人力与物力资源。
(3)部分患者选择专业性更强的医院异地就医,随访期间内,患者还需要多次往返于居住地和医院所在地进行相关检查,增加了患者的就医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术后随访方法以及系统,根据患者信息生成随访计划,在临近随访日期时通过物流寄出采集设备,患者收到采集设备后进行体表数据的采集。采集完成后系统自动通知物流取件,回收采集设备。供应商收到采集设备后将数据上传到随访系统,医生即可对患者的康复情况以及疾病是否复发做出判断。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术后随访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随访数据采集需求,随访数据采集需求包括随访对象信息;
根据随访对象信息生成并发送采集设备出库指令,采集设备出库指令包括采集设备信息以及随访对象信息;
接收采集设备编号以及匹配的随访对象信息;
接收随访对象信息及其随访数据信息,根据随访数据信息生成数据分析文件;
发送数据分析文件。
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方法中,还包括:
根据随访数据采集需求生成随访数据采集日期和出库日期;
所述设备出库指令包括出库日期;
所述出库日期到达时生成第一物流取件指令,第一物流取件指令包括采集设备出库地址信息以及随访对象地址信息。
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第一物流信息,物流送达后建立闹钟事件,闹钟事件日期到达时生成第二物流取件指令,第二物流取件指令包括入库地址信息以及随访对象地址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出库日期到达前向随访对象发送确认信息,所述确认信息包括随访数据采集日期和随访对象地址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心吉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心吉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095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医疗用环保收集机器人
- 下一篇:区域内碳排放的监测预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