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抓取发卡线并插到定子组中的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308642.2 | 申请日: | 2022-03-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981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东;林俊岐;栾光;王赵辉;吴训友;成学虎;李光新;李玲;姜召强;于舟;吕绍囡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中际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K15/04 | 分类号: | H02K15/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5705 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诸由观镇***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抓取 发卡 定子 中的 装置 | ||
本发明属电工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抓取发卡线并插到定子组中的装置。其特征是扁线电机抓取发卡线装置在使用时,可直接将编制好的发卡绕组整体加持,夹线块等距插入相邻发卡线空隙,将整体绕组定位,提高插线精度和稳定性,因而装置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动作稳定、漆包线变形小,能提高扁线电机的稳定性和生产效率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电工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抓取发卡线并插到定子组中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扁线电机的生产制造过程中,需要将成好型的发卡式线圈插入到定子组指定中,然后进行焊接端部扭转工序。在现有技术制作定子过程中,由于一个定子组中有多种不同样式的发卡线,且发卡线是依次交叉编制,已成型的发卡线自动插入定子难度大,现有插线工序多是用手将发卡线插入定子编制绕组。由于使用手工方式将发卡线直接插到定子中,存在会导致发卡线漆包膜破损,插线过程十分缓慢,产品一致性差,不适合大批量生产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抓取发卡线并插到定子组中的装置。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抓取发卡线并插到定子组中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固定板、下固定板、夹持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上设有外夹持气缸,外夹持气缸活塞杆通过连接组件Ⅰ与上活动板连接,上活动板与滑动轴上端固连,滑动轴下端与下活动板连接,下活动板上设有外压套,外压套内侧与外夹持块外侧滑动接触,上固定板通过上支撑柱与下固定板固连,下固定板上设有内夹持气缸,内夹持气缸活塞杆通过连接组件Ⅱ与胀轴上端连接,胀轴下端与内胀芯连接,内胀芯外侧与内夹持块内侧滑动接触,下固定板通过下支撑柱与夹持固定板固连,下固定板上还设有推线气缸,推线气缸活塞杆与推线座连接、推线座上设有推线杆、推线杆下端与推线套固连。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扁线电机抓取发卡线装置在使用时,可直接将编制好的发卡绕组整体加持,夹线块等距插入相邻发卡线空隙,将整体绕组定位,提高插线精度和稳定性,因而装置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动作稳定、漆包线变形小,能提高扁线电机的稳定性和生产效率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抓取发卡线并插到定子组中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仰视图;
图3为图1中内夹持块10、外夹持块12的示意图;
图中:1、外夹持气缸 ;2、上固定板;3、上支撑柱;4、推线气缸;5、下固定板;6、下支撑柱;7、夹持固定板;8、下活动板;9、胀轴;10、内夹持块;11、内胀芯;12、外夹持块;13、外压套;14、推线套;15、推线杆;16、连接组件Ⅱ;17、推线座;18、滑动轴;19、上活动板;20、内夹持气缸;21、连接组件Ⅰ。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图3所示,一种抓取发卡线并插到定子组中的装置,包括上固定板2、下固定板5、夹持固定板7;所述上固定板2上设有外夹持气缸1,外夹持气缸1活塞杆通过连接组件Ⅰ21与上活动板19连接,上活动板19与滑动轴18上端固连,滑动轴18下端与下活动板8连接,下活动板8上设有外压套13,外压套13内侧与外夹持块12外侧滑动接触,上固定板2通过上支撑柱3与下固定板5固连,下固定板5上设有内夹持气缸20,内夹持气缸20活塞杆通过连接组件Ⅱ16与胀轴9上端连接,胀轴下端与内胀芯11连接,内胀芯11外侧与内夹持块10内侧滑动接触,下固定板5通过下支撑柱6与夹持固定板7固连,下固定板5上还设有推线气缸4,推线气缸4 活塞杆与推线座17连接,推线座17上设有推线杆15,推线杆15下端与推线套14固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中际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中际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086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