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氢气充返系统及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07086.7 | 申请日: | 2022-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937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孔卫江;孙俊凯;史铁;宋时莉;王擎阳;王晓慧;郭少波;刘岩岩;马颖;孙邦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7C5/06 | 分类号: | F17C5/06;F17C13/02;F17C13/04;F17C13/12 |
代理公司: | 中国船舶专利中心 11026 | 代理人: | 李朝翠 |
地址: | 056027***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氢气 系统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一种氢气充返系统及控制方法,涉及氢气存储和输送技术领域,该氢气充返系统包括缓冲罐、压缩机、循环管路、阀门模组和至少一件集装格;在充氢流程结束后将管道内的氢气输至缓冲罐,避免在设备停机后管道内存有高压氢气而造成隐患,且缓冲罐还可作集气装置来存储氢气。压缩机可将产品氢气的压力升至设定值,便于氢气进行高压输送与存储。集装格既能用以储氢,也能做为供气源进行返氢;在充装管路上预留一定数量的接口,便于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增减集装格的数量。另外设置的检测单元以及阀门模组,可就地显示各个单元的压力值,并将压力值传送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可依据压力进行全自动控制,实现全自动化充氢与返氢流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氢气存储和输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氢气充返系统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制氢的生产单位一般都设有水电解岗位,主要用于从事特种氢气(氘气)的生产,氢气作为I级安全环保风险点,其在各单位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改进氢气的风险管控措施,有利于提高风险点管理。多数水电解岗位每小时的产气量远大于实际使用量,实际工作中通常将多余的特种氢气进行充装用于后期使用,以减少浪费,节约成本。现有的现场氢气的充装系统往往利用人工手动控制阀门进行充装,整个充装耗时费力,同时不具备返气功能;另外无法对充装过程中的设备的关键参数进行在线监测,安全的自动化充氢。因此,业内急需一种氢气充返系统及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氢气充返系统及控制方法,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无法在线监测以及安全的自动化充氢、返氢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氢气充返系统,包括缓冲罐、压缩机、循环管路、阀门模组和至少一件集装格;阀门模组包括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循环管路包括充装管路和返气管路;充装管路与返气管路间设有减压阀;
缓冲罐上一侧设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缓冲罐另一侧设有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第一进气口连接制氢设备的输氢出口;第一出气口用以连接需氢的第一用户;第二出气口连接压缩机进气口,且第二出气口与压缩机进气口之间设有第一阀门,第一阀门用以控制压缩机进气;压缩机的出气口设有第二阀门,第二阀门用以控制压缩机器出气,第二阀门通过循环管路连通第二进气口;
多件集装格并联于所述充装管路,且集装格与充装管路间设有第三阀门;多件集装格后端的充装管路上设有第二用户接口,第二用户接口与充装管路间设有第四阀门。
进一步地,集装格上设有第一检测单元,第一检测单元用以检测集装格的压力,以确定集装格满载情况。
进一步地,缓冲罐上设有第二检测单元,第二检测单元用以检测缓冲罐的压力,以确定缓冲罐满载情况;压缩机出气口与第二阀门之间设有第三检测单元,第三检测单元用以检测压缩机出气口压力;第二用户接口后端的充装管路上设有第四检测单元,第四检测单元用以检测充装管路的压力。
进一步地,第一检测单元、第二检测单元、第三检测单元和第四检测单元为相同结构;第一检测单元包括并联连接的压力变送器和压力表。
进一步地,第二用户接口的数量为多件,多件第二用户接口并联于充装管路;减压阀门的进气口设有第五阀门,第五阀门用以控制减压阀进气。
进一步地,充装管路上设有置换接口,返气管路上设有排气阀,置换接口位于第二用户接口后端,置换接口上设有第一开关阀门,第一开关阀门用以连接置换气源。
进一步地,循环管路上设有分析接口,分析接口位于第二用户接口后端,分析接口上设有第二开关阀门,第二开关阀门连接分析仪设备,分析仪设备用以分析循环管路的气体纯度。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氢气充返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上述氢气充返系统,包括集装格充氢和集装格返氢;
集装格充氢:设定集装格第一压力阈值,依据集装格的第一检测单元检测数据,确定各集装格的满载情况,且依据各集装格的满载情况控制执行相应地充氢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070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