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光催化电极材料制备方法及其电化学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04502.8 | 申请日: | 2022-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748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杨林芳;王恩通 | 申请(专利权)人: | 吕梁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27/30 | 分类号: | G01N27/30;G01N27/403;H01M4/62;B01J27/24;B01J35/00;B01J37/08 |
代理公司: | 陕西铭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61287 | 代理人: | 王为 |
地址: | 033001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光催化 电极 材料 制备 方法 及其 电化学 测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催化电极材料制备方法及其电化学测试方法,其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分别称取适量的硫脲,双氰胺,三聚氰胺倒入瓷舟;步骤2:分别对瓷舟内部的硫脲,双氰胺,三聚氰胺进行热聚合反应;步骤3:将热聚合反应后的瓷舟进行冷却;步骤4:对冷却后瓷舟内部的物质通过玛瑙研钵均匀得到MoO2/g‑C3N4粉体分别记作样品1、样品2和样品3,在通过各种表征分析后可以得出MoO2/g‑C3N4光响应范围明显变广,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程度也有了显著提高,光催化性能得到了增强。其中La/MoO2/g‑C3N4的光催化性能最强,考虑到经济与性能等因素,为了降低成本,避免资源浪费等问题,共掺杂所制的B‑La/MoO2/g‑C3N4更适于工业化大生产,有比较显著的社会与环保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催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光催化电极材料制备方法及其电化学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光催化是利用光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光催化剂是指在光的照射下,自己不发生变化,但是可以促进化学反应的物质。由于光催化剂只提供了发生反应的场所,所以它发挥作用的时间是比较持久而稳定的,而且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和反应污染物的产生。
石墨相氮化碳(MoO2/g-C3N4)在光催化领域成为一颗闪亮的“环保明星”,但是其还具有一定的缺陷,例如光发生快速空穴对快速复合和带隙宽,比表面积小,量子效率低等,电化学性能也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需要一种基于光催化电极材料制备方法及其电化学测试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难以对MoO2/g-C3N4中掺杂元素性能进行测试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基于光催化电极材料制备方法及其电化学测试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光催化电极材料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分别称取适量的硫脲,双氰胺,三聚氰胺倒入瓷舟;
步骤2:分别对瓷舟内部的硫脲,双氰胺,三聚氰胺进行热聚合反应;
步骤3:将热聚合反应后的瓷舟进行冷却;
步骤4:对冷却后瓷舟内部的物质通过玛瑙研钵均匀得到MoO2/g-C3N4粉体分别记作样品1、样品2和样品3。
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包括:
所述硫脲的质量为5g,所述双氰胺的质量为5g,所述三聚氰胺的质量为5g。
所述热聚合反应通过马弗炉进行,加热的条件为2.8℃/min的速率升温至500℃保持4小时。
称取三氧化二硼与双氰胺于瓷舟、三氧化二硼、硝酸镧双氰胺于瓷舟、硝酸镧与双氰胺于瓷舟中,然后分别向样品1、样品2和样品3中添加硼、镧和镧进行煅烧,从而得到B/g-C3N4,La/g-C3N4,B-La/C3N4,再将这三种粉体记作样品4、样品5和样品6。
一种基于光催化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方法,其步骤如下所述:
步骤1:将制备完成的电极材料加入无水乙醇进行分散,然后将分散后的电极材料放入烘箱中进行烘干;
步骤2:对烘干后的电极材料进行碾压,将其碾压呈电极片;
步骤3:将碾压后的电极片覆盖在泡沫镍上,同时以金属锂片为负极组装成扣式电池;
步骤4:对组装成扣式电池进行通电,同时通过检测仪器对放电的速度进行检测。
所述烘箱内温度控制在60-75℃之间,烘干的时长为25-45min。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吕梁学院,未经吕梁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045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慧园区远程监控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折叠展示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