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间歇式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底渣余热回收耦合CO2 有效
申请号: | 202210303374.5 | 申请日: | 2022-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435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发明(设计)人: | 杨宇;何鹏泽;石富贵;陈德铠;陈鑫翰;王希蒙;吴佳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F28C3/16 | 分类号: | F28C3/16;F28F13/12;F23C10/18;F23J15/02;F23J15/08;F23B80/02;B01D53/83;B01D53/62 |
代理公司: | 成都东唐智宏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61 | 代理人: | 晏辉 |
地址: | 401331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间歇 循环 流化床 锅炉 余热 回收 耦合 co base sub | ||
1.一种间歇式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底渣余热回收耦合CO2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顶部开设有第二气体出口(7)、底渣入口(8)和第三气体出口(9),且所述底渣入口(8)位于第二气体出口(7)和第三气体出口(9)之间,所述本体的内侧装配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用于加快高温底渣颗粒的换热效率,所述搅拌机构包括驱动装置(1)和搅拌轴(2),所述本体内侧的底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搅拌轴(2),所述搅拌轴(2)的底部固定有驱动装置(1),所述搅拌轴(2)的外侧均布固定有多个桨叶;
所述本体的内侧还装配有筛分机构,所述筛分机构用于根据高温底渣颗粒大小进行快速分类,所述筛分机构包括第一不锈钢孔板(3)、第二不锈钢孔板(5)、锥形阀(6)和粗颗粒底渣通道(10),所述搅拌轴(2)的外侧且位于填料层底部的位置固定有第一不锈钢孔板(3),所述第一不锈钢孔板(3)的内侧均布开设有多个尺寸相同的第一通孔,所述搅拌轴(2)的顶部且位于填料层顶部的位置固定有第二不锈钢孔板(5),所述第二不锈钢孔板(5)的内侧均布开设有多个尺寸相同的第二通孔,其中一部分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靠近搅拌轴(2)的位置分布较密集,其中另一部分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远离搅拌轴(2)的位置分布较稀疏,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径尺寸大于或等于第二通孔的内径尺寸,所述本体的外侧均布固定有多个粗颗粒底渣通道(10),所述粗颗粒底渣通道(10)均与本体连通,所述粗颗粒底渣通道(10)的顶部均固定有锥形阀(6);
所述搅拌机构还包括多孔陶瓷小球(4),所述本体的内侧设置有填料层,所述填料层的内侧放置有多个多孔陶瓷小球(4),所述多孔陶瓷小球(4)的粒径为4~6mm;
所述搅拌轴(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空腔,多个所述桨叶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均与第一空腔连通,所述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内均注入有冷却水;
所述本体的内侧装配有循环换热机构,所述循环换热机构用于对筛分机构分出的粗颗粒底渣进行余热回收,所述循环换热机构包括错流式移动床换热器(11)、第一气体入口(12)、第一气体出口(13)、排渣阀(14)、第二气体入口(15)和风室(16),所述粗颗粒底渣通道(10)的底部均固定有错流式移动床换热器(11),所述错流式移动床换热器(11)的外侧均固定有第一气体入口(12),所述第一气体入口(12)的一端均贯穿错流式移动床换热器(11)固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顶部均固定有第一气体出口(13),所述错流式移动床换热器(11)的底部均固定有排渣阀(14),所述本体的内侧且位于第一不锈钢孔板(3)下方的位置设置有风室(16),所述风室(16)内侧的底部均布开设有多个第二气体入口(15),所述连接管与第一气体出口(13)连接处a的高度是连接管与第一气体入口(12)连接处b的高度的2~2.5倍;
所述底渣入口(8)内投入有炉膛排出的高温底渣颗粒,所述高温底渣颗粒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在第二不锈钢孔板(5)上,所述驱动装置(1)带动第二不锈钢孔板(5)和搅拌轴(2)绕搅拌轴(2)的中心线做轴向转动,此时所述第二气体出口(7)和第三气体出口(9)均处于关闭状态,所述锥形阀(6)处于开启状态;落在所述第二不锈钢孔板(5)上的宽筛分底渣颗粒一边在绕搅拌轴(2)的中心线做轴向转动,一边由内侧向外侧滚动,在滚动过程中,细颗粒底渣通过所述第二不锈钢孔板(5)表面的所述第二通孔落入填料层中,而粗颗粒底渣则沿所述第二不锈钢孔板(5)的表面经粗颗粒底渣通道(10)落入错流式移动床换热器(11)内自然堆积,其中为了保证吸热后的烟气在水平横穿粗颗粒底渣层时的速度一致,换热更加均匀,此外,在所述搅拌轴(2)及其桨叶的带动作用下,填料层的所述多孔陶瓷小球(4)绕搅拌轴(2)做圆周运动,细颗粒底渣在所述多孔陶瓷小球(4)的圆周运行下穿过缝隙向下流动,并同时将热量传递给所述多孔陶瓷小球(4),最终细颗粒底渣从所述第一不锈钢孔板(3)的第一通孔流出,经所述风室(16)的斜坡排出;
运行一段时间后,关闭所述底渣入口(8)和锥形阀(6),打开所述第二气体出口(7)、第一气体入口(12)和第一气体出口(13),经再循环烟气风机加压后的再循环烟气分为两路,其中一路气体经所述第一气体入口(12)进入错流式移动床换热器(11)内,与自然堆积的高温粗颗粒底渣进行直接接触换热,换热后的烟气经所述第一气体出口(13)排出,返回至炉膛适宜位置进行放热,而放热后的粗颗粒底渣经所述排渣阀(14)排出,另一路气体经所述第二气体入口(15)进入风室(16)内,穿过所述第一不锈钢孔板(3)表面的第一通孔进入填料层中,与所述多孔陶瓷小球(4)直接接触吸热,同时烟气中的CO2与所述多孔陶瓷小球(4)表面负载的CaO和MgO反应,生成CaCO3和MgCO3,所述多孔陶瓷小球(4)在搅拌轴(2)及其桨叶的带动下做圆周运动,便于更好地与再循环烟气接触换热和发生气固异相反应,脱除CO2吸热后的再循环烟气经所述第二气体出口(7)排出,返回至炉膛适宜位置进行放热;
运行一段时间后,关闭所述第二气体出口(7),打开所述底渣入口(8)、锥形阀(6)和第三气体出口(9),高温底渣颗粒经所述底渣入口(8)落入第二不锈钢孔板(5)上,所述第二不锈钢孔板(5)在驱动装置(1)的带动作用下绕搅拌轴(2)的中心线做轴向转动,落在所述第二不锈钢孔板(5)上的宽筛分底渣颗粒一边在绕搅拌轴(2)的中心线做轴向转动,一边由内侧向外侧滚动,在滚动过程中,细颗粒底渣通过所述第二不锈钢孔板(5)表面的第二通孔落入填料层中,而粗颗粒底渣则沿所述第二不锈钢孔板(5)的表面经粗颗粒底渣通道(10)落入错流式移动床换热器(11)内自然堆积,此外,在所述搅拌轴(2)及其桨叶的带动作用下,填料层的所述多孔陶瓷小球(4)绕搅拌轴(2)做圆周运动,细颗粒底渣在所述多孔陶瓷小球(4)的圆周运行下向下流动,并将热量传递给所述多孔陶瓷小球(4),此时所述多孔陶瓷小球(4)表面生成的CaCO3和MgCO3发生煅烧反应,释放出的高浓度CO2气体经第三气体出口(9)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科技学院,未经重庆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0337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